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社稷壇 在縣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俱明洪武三十年,知縣劉源建。成化間知縣劉洪重修。

邑厲壇 在縣北。明洪武七年,知縣孫俊建。成化間,知縣劉洪重修。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間,知縣朱達建。正統間,知縣暢茂、成化間知縣劉洪繼修。

馬神廟 在縣治西。明宣德七年,主簿魏奇建。成化二十三年,主簿于松「重修。」

八蜡廟 在陽穀縣東。明嘉靖十四年,邑人盛侃會眾重建。

真武廟 在陽穀縣治東北,臺高丈餘。明洪武十八年,鄉民傅聚會眾重修。

東嶽廟 在陽穀縣城東關。明永樂八年,鄉民胡福會眾重修。萬曆二十七年,知縣顏問邦命義民董憲章捐財重修。

關帝廟 一在陽穀縣治東北,稱鐵馬關王廟。有元至正《感應碑》。聖像與帥與馬,皆鑄鐵為之。明洪武十八年,鄉民杜成會眾重修。萬曆二十四年,典史何耀重修。三十三年,邑舉人郭天璟增修。

三皇廟 在陽穀縣城內鐘樓東,即古塔舊址。明崇禎間,知縣李寅賓建。

泰山行宮 一在陽穀縣倉衚衕,邑舉人李春茂建。一在教場口,一在縣東關,義民王尚義建。插花廟 在陽穀縣治東北。始由無考,亦不知為何神。邑閨秀歲時攜香楮入廟,焚禱乞巧,相傳為插花娘娘廟云。今廢。

壽張縣

社稷壇 :在城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門外。俱明洪武十四年,知縣譚道建。

邑厲壇 在縣城東

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洪武十四年,知縣譚道遷縣創建。

馬神廟 在縣治西。明宣德六年,知縣李貫建。八蜡廟 在城南。

關帝廟 在壽張縣城內東南隅,邑人千戶丁煒建。

十八郎廟 ,在壽張縣南門內,俗稱「插花廟。」 白衣觀音廟 ,在壽張縣城內西南隅。

火神廟 在壽張縣馬神廟前。

「井龍王廟 」 在壽張縣城內西南隅。

「三義廟 」 在壽張縣東隅。

東嶽廟 ,在壽張縣東關外,每歲迎春於此。靈官廟 ,在壽張縣東嶽廟前。

三官廟 在壽張縣東關柵欄門內。

玉皇廟 在壽張縣南關東,顯慶寺西。

觀音廟 在壽張縣南門外百步許。

炳靈廟 在壽張縣西門外六十步高丘上。地藏王廟 在壽張縣西關西頭街北,邑人曹一豸建。

天仙廟 在壽張縣北門外東。

三皇廟 在縣北門外

真武廟 在縣城北一里。

瘢疹廟 在縣東南一里。俗稱「于家廟。」

黑虎廟 在縣城南三十五里。

胡臺廟 在縣城東五十里。

沂州

社稷壇 在州城北。明洪武三年,知州羅希孟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城南,今遷西南隅。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州何格建。

郡厲壇 在州北關東一里。

城隍廟 :在州治西北。明洪武元年,知州羅希孟建。

馬神廟 在州治北

八蜡廟 舊在西關內涑河北。明嘉靖二十七年,知州何格遷涑河南。

季文子廟 在沂州西南魯鄉山上。費為文子食邑,魯人思之,建祠奉焉。金明昌間,有道士廬於其側,謂之龍泉觀。元初,道士顏志佑重建。荀子廟 在沂州西南一百三十里蘭陵城。武侯祠 在沂州北三十里,即故中丘城也。諸葛孔明以陽都人來居於此,後人稱中丘為「諸葛城」 ,立武侯祠。

睢陵公祠 。在沂州北三十里孝感河上,祀晉太保王祥元天曆二年建。

忠孝祠 在城西北。祀諸葛武侯、王太保祥。明嘉靖十三年,兵備李士允建,自為之《記》。

昭應廟 在沂州西三十里艾山,祀柳毅。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