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在蘭陵境,故有范蠡湖、釣魚臺,而廟即其居也。自唐以前有之。唐寶曆二年重修,孫長文有記。《齊乘》以陶山為桃山,非也。

「孟嘗君廟 」 在薛城東門外。

旗纛廟 在縣所,堂後,祀軍牙六纛。

真武廟 ,在縣者有四,一在南門內,一在北城門上,一在滕城,一在薛河壩上。

東嶽廟 在縣黃山橋東。創始自宋,歷金、元、明未廢。

三義廟 在縣黃山橋北郭外,宣德年間建。「三教堂 」 在縣城北三里。

玉皇廟 在縣東關南道左。

嶧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以上俱明洪武二年知縣秦永建。

城隍廟 在北門外,舊嶧州治前。元刺史孔瑄建。明洪武二十二年,知縣王盤重修。

馬神廟 在縣城西南。正統二年,知縣王黻建。八蜡廟 在城隍廟東。明萬曆六年,知縣李如金建。

滄浪神祠 在縣北六十里滄浪淵上。有司春秋秩祀,蓋龍窟也。亦謂之感應龍祠。不知創自何時。至宋宣和間,始額為「霖澤廟。」 元至元十八年,嶧州知州傅大有重修。明弘治、隆慶間,相繼繕葺。

二疏祠 在縣東四十里二疏城內。明弘治五年,按察司副使趙鶴齡建。嘉靖十年,兵備僉事李士允命知縣李孔曦重修,士允有《記》。

匡丞相祠 有二:一在東郭,一在墓左,俱宋宣和間縣丞牛邦光建。以上二祠,有司春秋致祭。金陵山廟 在縣南二十里金陵山麓,祀女媧、宓羲。宋慶曆四年建,今廢。《路史》註:「金陵平利山有女媧廟」 ,是也。女媧生承匡山,在任城東南。此地接壤,固宜有其遺跡,而以宓羲並祀,則謬矣。許池龍神廟 在縣西北十里。元大德中,知縣王天祥修。

東嶽廟 在縣西北六十里西暨村。創自唐開元,弘治中重修。

儒學「元帝祠 」 在嶧縣儒學西,對城東門。昔人建此以衛學宮。嘉靖間重修。

真武廟 在嶧縣南關。天順間建。成化、隆慶間,相繼增修。

關帝廟 在嶧縣近城,有二:一在東郭,嘉靖間修,一在南門外氶水上。創自金天眷間,至明宣德年重修。嘉靖、萬曆屢有繕葺。

二郎廟 在嶧縣西門內。舊在門外氶水中,後被衝毀,嘉靖間移建。

火神廟 在嶧縣南門外,隆慶間建,萬曆三年重修。

泰山行祠 在縣治東

三官廟 在金鄉縣南關。舊為「大士祠」 ,嘉靖間毀,萬曆九年,邑人即其地建廟。

漢高皇廟 在城南二十五里。故老相傳,「漢高與楚戰彭城時,嘗至此地,後人為立廟。」 宋開寶、宣和間重修,今廢。進士吳潁有《記》,字剝毀不可錄。

金鄉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明洪武十七年,知縣范士廉建。成化十六年,知縣盛德改遷。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明洪武二年,縣丞李瑾建,成化十七年盛德修。

邑厲壇 在縣城北。明洪武十七年建,成化十六年改遷。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十七年建。

馬神廟 在縣治西,明宣德八年建。

八蜡廟 在縣城東春城埠上。景泰六年,主簿方伯輝建。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東,崇禎元年重修。火神廟 在縣治東,成化十年建。

龍王廟 在縣北關外官道東,正德元年建。關帝廟 在縣東關外官道北,正德元年建。東嶽廟 在縣北門內街東。「元至元四年建,洪武元年重修。」

真武廟 在縣北門外。元至元元年建,景泰元年重修。

三皇廟 在縣東十二里,隆慶五年建。

三官廟 在縣東門外官道北,正德元年建。大土祠 在縣西關南堤,成化十六年建。藥王廟 舊在南門外,久廢於,康熙十二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