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建於東門外

范張祠 舊在城東,祀范卲、張式二君。明成化十六年,知縣盛德建,歲久圮廢。萬曆六年,邑人副使郭東藩移建東門之外,請于撫臺,令有司奉祀,祭用「仲春、仲秋、戊日,東藩為記。」

石將軍廟 在儒學前,元至元十年建。將軍高七尺,坐向北,戎衣撫劎,威儀凜凜,但不知其何時人也。

魚臺縣

社稷壇 「舊在西關,明洪武二年知縣謝榮祖建,嘉靖二十七年知縣李堯年改建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關外,明洪武二年建,成化十七年知縣張會修。」

邑厲壇 舊在縣治東北,明洪武七年,知縣葉憲祖建。嘉靖二十七年,改建城北。

城隍廟 在魚臺縣西門內。明洪武間,知縣顧亨建。正德間,知縣李文敏重修。

馬神廟 在縣治馬廠東,明洪武二年建。八蜡廟 在縣治西,明宣德八年主簿侯琰建。土地祠 在縣儀門東。

「皋陶廟 」 ,在魚臺縣獄內,即獄神祠也。

旗纛壇 在縣演武廳側。祀軍牙六纛之神。關聖廟 在縣治西北城中最高處,所謂「黃臺」 是也。

火神廟 在縣南門外。明正德十二年建。靈顯大王廟 在縣東門外。始建無考,嘉靖三十年重修。

龍王廟 在縣東門外郭堤上。

東嶽廟 在縣治東北隅。嘉靖三十七年重修。「泰山行宮 」 ,邑祈雨處。明天啟七年重修。大禹廟 在南陽鎮。以河漕要地,得特祀之。伏羲廟 在鳧山南麓。後有伏羲塚,東有畫卦山。已詳《古蹟》。

觀音堂 有二:一在三官廟南,一在南關外,建俱無考。

三官廟 在縣治西南隅。建亦無考。

單縣

社稷壇 :在城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門外。俱明洪武三十年主簿林本建,嘉靖五年知縣鈔秀重修。邑厲壇 在城北門外。明洪武三十年建,嘉靖五年重修。

城隍廟 「舊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三十年建。嘉靖五年,兗州府同知俞鼎改建縣治西北。」 馬神廟 在縣治西北,明嘉靖七年,縣丞溫玉建。

八蜡廟 在縣城北一里。

龍祠 舊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古浮圖下,祈靈有應。宋崇寧中,賜額「豐澤廟。」 紹興十年,封神號善濟侯。元至元間,單州守楊文卿重修。每歲二月二日,縣官致祭。今移建於城東門外。

何公祠 在縣西門外。明嘉靖二十六年,都御史何鰲平妖寇有功,邑人建祠祀之。右布政使駱顒、左參政韓戚、右參政應檟,左參議吳嘉會,副使張九敘、饒思聰,僉事王曄、徐鶴齡、孟淮、楊時秀、李嵩,都指揮僉事崔汝成,兗州府知府曹亨、同知金淳,濟南府同知范惟一,萊蕪知縣陳甘雨列享於中,尚書路迎有記。

東嶽廟三 ,一在單縣城西關內街北,嘉靖七年建。一在《辛羊集》,每三月二十八日四方雲集報享。一在東關東盡處。

關王廟 舊在單縣城內養濟院後街,今大建廟宇於北門外甕城內。又一在城北王松寺,遇旱,輦抬輒雨,有《秦襄毅公碑文》。

皇籙殿二 ,一在單縣城西南隅郭內,一在《石村集》,殿宇嶙峋,正月初九日「年年勝會。」

玉皇廟 二所一在單縣城東南十里小幵堌上,一在城西五里土山上。

金龍四大王廟 舊在單縣南壇前,傾圯,今移建叢林寺內。

「觀音堂 」 在單縣城內玉山頂迤南,一在西關,南北小街。

元帝廟 在單縣北關石橋北道東。

三官新廟 在單縣城北南堌鋪東。殿宇整嚴,規模宏大,千里之遠,人莫不知。咸云「三官尊神」 故鄉,逢正三、七、十月進香帛者,途間繹絡不絕。龍女三娘廟 在單縣城北方。

陳祖廟 在單縣,鄉人稱「陳子春。廟」 在墳墓西數武,距城四里。

「三皇廟 」 在單縣城東南郭內。

南極廟 亦在三皇廟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