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八日,設醮泰山行宮,結「浮屠會」 ,以豆果等齋食僧尼。

十八日,「祀天仙,結會,治農具。」

五月五日,書門符,懸艾虎。兒童臂繫綵絲,謂之「續命。」 戚里相餽問壻家,以角黍綵線花帛服食遺女家,謂之「綴節。」 重陽亦然。食角黍,飲菖蒲酒,書硃符,除百毒。

十三日,「祀《關帝》。」

六月六日,曬衣曬書,儲水造麵,漬醯。

伏日造醬食冰

七月七夕,女子設瓜果祀織女,乞巧,以楮錢掛地上。

中元日設醮祭墓

八月中秋,日食月餅賞月,戚里相餽問,比鄰攜酒,具集街衢,夜分乃已。

九月九日,蒸菊花糕,飲茱萸酒,登高賞菊,壻家餽女家服食,比鄰結伴聚獵郊外。

十日朔,祭墓,送寒衣聚獵。

十二月八日,以米豆作《臘八粥》。

二十四日,設果餳祀竈。至除夕,多嫁娶。士大夫家亦有不卜吉,率用是日者。易「門神桃符、春帖,插芝麻鞂於壁,辭歲陳儀」 ,祀真宰祖禰,設庭燎爆竹,造年糕,取增高之義。焚蒼術,家人設宴守歲。

按:陽穀崇禮尚義,奉法急公,力本者多,營末者寡。其民間勤儉,男耕女織,各守本業。歲時伏臘,不事嬉遊。凡賭賽懽呼、流連宴樂之事,一切不作;車輿、室廬、衣服、嫁娶、喪祭之費,不尚淫奢。惟居張秋者,稍侈靡焉。若良民早輸租賦重犯法,諸所徵發罔弗應,猶有《易使》遺風。至士大夫尢為近古,恥訕上,好恬修,公事之「外,謝絕囑託,此其風俗大略,頗不詭於道者。今士習民風,漸非其舊,變魯至道,端有望於作新之君子哉。壽張縣 在運河西岸,故黃河所決道也。古曰壽良,亦曰壽昌。邑僻而狹,壤多瀉鹵,士風儉樸,與陽穀同俗,而仕宦之族為盛,亦多在。」 張秋云按《壽張縣志》:「壽邑地近鄒魯,民多淳龐,俗尚質樸,懷才」 者無盛氣,負貲者無驕色。服舍不事華麗,禮義不貴虛文。農勤耕,女勤織,商賈勤於貿易,無惰游嬉戲者。即間有一二不馴之人,近被雅化,俱若於訓。至於士大夫居鄉尢,左規右繩,恂恂恥為請托,藹乎有「禮教信義」 之遺風焉。元旦,謝天地,拜父母、諸親,互相宴飲。

《元宵,結綵燈》,《飲春酒》。

次日遊大寺。《走百病》。

二月二日以灰圍室,避蟲鼠。又以灰圍倉食煎糕。

清明無少長皆戴柳枝踏青祭先塋。

四月採桑飼蠶繅絲

端午食角黍,戴艾。小兒帶百鎖。

《六月六日曝衣曬書》。

中元薦麻穀祭先塋

中秋玩月

《重陽登高》,飲菊花酒。

十月一日「祭先塋,送寒衣。」

長至日、《慶賀萬壽》。

臘月八日,食《臘八粥》。

念四日祀竈,除夕貼門神,換桃符,老少宴飲,曰「守歲。」

沂州 ,「古之《瑯琊府》,東南重鎮也。在山水之間,地多陿阸,風氣勁急。青徐兩界,其俗純駁不一。」

《舊志》
稱其尚忠孝廉節近魯好誇詐爭𩰚近齊

必有稽也。山出金銀礦石,遊民嘯聚其間,有司不能擒制。官有軍興,亦時調取。其徒長槍大槊,剌擊無前,稱「勁兵」 云。

按《沂州志》:「唐虞時水土既平,沂首稱乂。」

周時,蒙羽之野,民善芻牧。《魯頌》曰:「駉駉牡馬,在駉之野。」

《論語》曰:「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

《漢書》:「民有先王遺風。」 又云:「君子好稼穡,惡浮食,以致蓄藏。」

唐李白《廳壁記》:「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則鄙野難治。」 又詩云:「魯人尚織作,機杼鳴簾櫳。」

《圖經》「讀先王之書,文質彬彬乎過人,絃誦洋洋乎盈耳,聖人之遺澤也。」

《方輿勝覽》:俗尚清虛,人無爭𩰚。《文獻通考》:西晉之末,為爭戰之地。三百年間,傷凌滋甚。自宇內平一,又如近古之風焉。

正月立春,家食蘿葡,謂之「咬春」 ,貯水謂之「神水」 ,釀酒不壞。先一日迎芒神設宴,至期鞭土牛,觀者取土塗竈及蠶室,以除蟻,食春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