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親終不復,惟合內外之屬,委壺漿於神宇。而士大夫之家,有主無祠,止於間設墓祭,其視紫陽所集諸禮,何啻弁髦耶?乃宮室服飾什器之類,即品官所不敢備者,富民又惟意所適,不問憲典矣。俗尚如此,惟禮可以已之,願司風教者留意焉。

東阿縣 治在穀城府之北境也。其地南多谿谷,北多原隰,土壤瘠薄,山水峻急,鮮有千金之室。兩京孔道,徵發甚劇,民弗堪也。故多士族,其俗樸儉沉深,崇尚文雅,以風節相高,恥為奔競。冠服居室,不慕鮮華,而禮文有不足焉。市里之民,頗多佻薄,與士風相反。然亦守禮畏法,租稅無逋,號稱「易治」 云。

按《東阿縣志》,蓋吾邑百年以前,風氣龐厚,民俗淳雅,不可幾矣。「自所聞長老及親睹記,其士人類亢言厲志,以氣韻相高,談說有情思,而寬緩不矜特禮容樸略近於質野,冠服喜儉素。往諸大臣家居常著小冠,諸生因效之及室屋門巷亦不甚修飾。又善自閉,恥以所有炫鬻先達名公有所建樹,著述多匿不傳,子」 孫莫能名焉。地近鄒魯,士知自重,號為「諸生。」 不窺市門,不入酒肆,或有干謁嗜利,輒共姍笑,遊宦而以貨歸,士論亦鄙之。然儉不中禮,弛或逾繩,後進之士,自行一意,口多微辭,好為歌謠,以相調謔,此其弊也。人民佻巧,矜才技,市井胥徒,修飾自喜,服食鮮華。家無擔石,出輒衣帛,躡文履。田多磽瘠,人「性澶漫,少慮不工。生殖虛浮,鮮蓋藏,易困乏也。」 一二負販,轉鬻食貨,給邑人之用,四方珍奇,大都略備,總之士樸而民侈矣。邑人訟獄希簡,不能為浮詞詐。吏即有誑語,一詰即頓首服。唯數年來,民間無雄黠者,而賦亦不負,令出如約,由近令長得而治矣。歲時風物,與他邑相類。禮亦儉薄,婚不論財。閭里為「義社」 ,榷金息之,以給死喪。故雖至貧,吉凶禮不廢,而貴家大族,亦無所紛華。召客用一幅札,僅書名姓。宴會設一案,數盤盂盛饌,坐三五客。近里人聚食,率用長札,甚或專席。盤盂至數十品,鑿樸為琱,其實纖嗇。比年民日益貧,時節宴會,相對飲啖,無奕博之歡。諸少年貴介,彈絲挾丸,遊市里者絕少,蓋其氣蕭然焉。張秋在河上,五方雜厝,風俗不純,大抵仰機利而華俊,與邑人絕異,若越境然,乃近亦衰息矣。

平陰縣 ,山邑也,古盧縣地。城郭甚狹,厥壤南境墝埆,北境平衍,膏腴居半焉。民力耕耘,禾蔬肥茂,僻不當道,賦役亦簡。其士風質樸重厚,好興禮讓。而山谷之民,頗稱狙獷,慘不畏法,雖小而難治也。

按《平陰縣志圖經》:「人務耕桑,樸而不華,有古風趣。」

《通志》:秦漢以降,井里混同,人情樸厚,俗尚文學。及西晉之末,為戰爭之地。三百年間,傷痍實甚。自宇內平一,又如近古之風。

王公環《舊志》云:「民俗質樸,士尚禮義,有鄒、魯之遺風。」 何公《海晏舊志》云:「士不服羅綺,女不飾珠翠,交不煩虛儀,席不尚多品。」 向猶及見,今皆反之矣。

陽穀縣 在運河西岸,與東昌接境,古衛地也。邑於穀山之陽,故曰「陽榖。」 土多原隰,半為沙礫,無山林之沃。邑少科甲,士民勤儉,無所紛華,惟居張秋者稍侈靡。

按《陽穀縣志》《漢書》云:「民有聖人之教化。」 又云:「其民好學,尚禮義,重廉恥。」 又云:「君子好稼穡,惡浮食,以致蓄藏。」

正月立春,戴彩燕,食蘿蔔,謂之「咬春。」 先一日,迎芒神,設讌。至期,鞭土牛,取土塗竈。元日昧爽,爇香燭祀真宰及祖禰長幼整衣冠,以次拜賀。食餛飩,飲椒酒。

三日祭墓宴親友

《十日》「炊麵象繭,以祈蠶功。」

上元日,張燈放花炬,送女歸寧。戚里相餽遺,女子祀廁姑問吉凶。

十六日,婦女群遊,曰「走百病。」

二月二日填倉,畫灰為梯圈中實五穀,壓以石,名曰「填倉。」 煎豆餅薰蟲,逆女歸寧。

《春分日》為《春分酒》。

三月清明日,男女簪柳,插柳枝於門,出郭踏青。先一日為寒食,士女掃墓,標楮錢焚之,增新土於塚上。

三日戲鞦韆

二十八日祀東嶽

四月立夏,邑人咸走村莊業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