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儒服市心,力求壟斷,滿口駔儈,恬不知恥。女死索嫁,時裝齎,健訟不休。或育有子女,年近桑榆者猶然,大率多無賴下戶也。嗚呼!風俗猶江河也,趨日下矣。伊于胡底濟以醇謹之俗,不數十年而逕庭若斯?識者有「文勝質漓、驕生禮廢」 之憂。夫民之趨上也,捷於令,教化亟行,隱若樞機,有心權補救者,安可不為之卻顧而深慮也?鉅野縣 ,古大野澤,所謂「大野既瀦」 者也。在運河西岸,壤多原隰,士知業儒,民務本業,而信鬼好佛,輕𩰚健訟,亦間有之,故有河患。五方之民,或錯處焉。

嘉祥縣 本鉅野所分,即「《西狩》獲麟」 地也。在運河西岸,居萬山之中。民務稼穡,俗亦樸陋,不事浮靡,婚喪相助,有諸邑風。

鄆城縣 古之廩丘。魯有二鄆,此西鄆也。在府西南,與濮陽接境,其地廣衍饒沃,土宜木棉,賈人轉鬻江南為市肆居焉,五穀之利,不及其半矣。人情樸質,俗尚彬雅,無浮游之習,稱易治云。按《鄆城縣志》《圖經》曰:鄆城近聖,居產名賢,大都人情質樸,俗尚儒雅。士大夫重廉恥,崇禮讓,百姓守法奉公,盡力南畝。又曰:人務「耕桑,樸而不野,有古風趣。」

《漢書》曰:「君子好稼穡,惡浮食,多致藏蓄。」 按《通考》曰:「地非險固,風雜數國。」 秦漢以來,井里混同,人情樸厚,俗有儒學。西晉之末,為爭戰之地,三百年間,傷痍特甚。自宇內平一,又如近古之風焉。西鄆居魯衛之間,二國之風各半。民務稼穡,多讀書,士風彬彬,聚會則相歡,守望則相助。重儒雅而輕勢利,存廉恥而羞苟得。邑有賢者,則眾服而推譽之;有不韙者,則群聚而救正之。衣冠之家,相讓無爭,是以人物間出。《府志》謂:人情樸質,俗尚儒雅,無浮游之習,稱「易治」 云。後世稍易,無長慮卻顧之圖,有急迫短促之象。以故淳龐日漓,奢靡相競。所趨既乖,興廢無常,未必非教化風俗之衰也。

東平州 古之鄆州,唐天平節度所據也。在漕河東岸,當水陸之衝。自宋、元以來,獨為一路。其城郭規制,甲於東省,而地廣民稀,田不盡墾,驛傳疲累,人力匱詘,稱彫耗矣。故多士族,宮室壯麗。其俗浩大,寬舒不為促狹,亦不至華侈。而尚氣任俠,不能匿情自飾,短長易見也。

按《東平州志》,上行下效,習以成風,入國問俗,惟里仁稱美焉。古鄆界在齊魯近,聖人之治,若此其甚,禮教信義餘澤猶未泯也。今仰稽往牒,說《詩》《書》而敦節孝者,代不乏人,雖其天性然哉?抑風氣之漸摩,有由來歟?宋郡守劉敞曰:「東平蓋古之建國,其四封所極,南則梁,東則魯,北則齊,三者皆大國也。其土沃衍,其民」 樂阜;其君子好禮,小人趨本;其俗習於周公、仲尼之遺風,餘教可訓以《詩》《書》。《舊志》載,士重科第,人尚氣節,務耕織以養生,為鄉約以送死,猶有周、孔之遺化焉。至於民間喪事,崇信浮屠,張樂讌賓,故俗相沿,其來已久。移風易俗,則主持政教者之任也。汶上縣 古之中都,非魯所謂汶上也。地多膏壤,樹藝豐膴,甲於他邑,而陂澤沮洳之場亦居其半。雨水流潦,禾菽不植,惟秫與麥生之。陸當孔道,水迫漕輓,賦役煩重,號為「衝劇縣」 矣。故多士族,宮室服食,頗稱崇侈。其俗寬博易直,不為小文,有大國之風。

按《汶上縣志敘》曰:「郡乘稱:汶俗寬博易直,不為小文,有大國之風。」 以今所睹記,覺漸異焉。縉紳先生之高尚者,即樸雅恬退,恂恂如困頓時然。冒姓者狐假叢借,或修怨攫利以肆其武斷,士類怯公議而好私詆,搏景傳聲,以舌為政。里中之難或不憚,陰佐其籌,又寧止濟風波而各有一壺之心哉?至於庶民,惟負山「而居者,謹守桑麻之業,其餘瘠土,亦勤於稼。」 而瀕汶一帶,擅水土之饒,轉羨粟以致巨貲,氣盈計廣,奢詭互用矣。漕之間廛列廬比,仰食機利。再西則地宜木棉,紡車之聲相聞,遠者距城或二百里許,土曠民悍,不任追呼,視負郭而居者如異地然。此其大較也。若胥隸之徒,類張目攘臂,意氣自豪,或「為偵者主名,以持吏長短;而陰險者,又飛語興謠,匿名標帖,意所欲中,慘於鬼蜮,其害可勝言與!乃健訟之人,喜競筆端,章大者逮至百餘人。民間私𩰚,輒率老羸疲癃為奇貨,以爭勝局。其愚民為左道所惑,持齋誦偈,男女相聚,漸釀亂萌。而無藉少年,則𩰚雞呼盧,佚遊群飲,不事生產。」 噫!移風易俗,莫善於禮,乃今大者,亦概從隳廢如三加之醮,缺然無聞,而婚或論財,喪或燕賓,婦人不分弔生哭死之義,臨男喪謬下急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