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冬至交拜,略如「元旦儀。」

十二月八日作粥,雜棗栗於中食之,名「臘八粥。」 二十四日掃宇舍祀竈。俗謂「辭竈。」 除日灑掃室堂,易桃符,嫁娶無忌。家人長幼擁爐序坐,宴飲爆竹達旦,謂之「守歲。」

曹土浮薄,民間農務不勤,糞力視江、浙僅六之一,視濟、兗亦僅三之一。種植五穀,各隨地利,順天時。高宜黍、稷,下宜稻、菽,沙宜木棉,餘種凡地皆宜穀。雨後種粟、粱、黍、稷,至秋收刈。稻、芝麻間有之,種刈亦同。清明後種木棉,三秋續收。初伏種菽,末伏種蕎,俱秋杪收刈菜子,種於初秋。來夏四月刈二麥,種於仲秋,小麥居多。先大麥佈種,歷冬至來夏五月收刈大麥成熟。「在小麥前,通計小麥居十之六七,餘穀居十之三四。或俟收麥後,就其地種之。」 農隙,小民亟《茅索》乘屋,以治居室之事,但不習擔負,即二鈞之重,至一里之遠,皆用驢騾或以小車載之。

小民輕生好𩰚,酗酒、酖色、博奕相誘,以致資產蕩析,轉而為盜,蓋無藉者為之倡也。鄉愚不知禮法,一有不平,輒不量輕重,訟之於官。有競毫末財利者,有逞一時小忿者,有自昏於事而聽人主唆者。亦有一等奸險棍徒,專用刁術搆人爭端,彼從中射利起滅任情,嚇哄在口,惟恐訟不久、家不破者,實良民之大蠹也。雖屢經懲治。亦不知警。

曹縣 ,古之楚丘,在黃河北岸,去府極遠,與河南大名接境。地饒而沃,生息蕃庶,故多世族。聲名文物,號為華侈。士修禮讓,民務耕桑,與曹州同俗。然尚鬼信巫,疾不迎醫,好訟善𩰚,與魯殊風焉。歲時賽禱神廟,男女醵酒作會,此曹、濮間皆然。好種花樹,甚於州境,多者至數十畝。士族以資遊玩,貧人以營殖云。

按《曹縣志》:「士淳民良,曹邑舊風俗也。明季黃河屢決,盜賊猖狂,兼以連年大祲,餓殍載道,人無室家之樂,而風俗於是大壞。」

國初刑清政簡,淳良之風大有可觀。迨「李賊」 之亂

屠戮焚刦之慘,亙古未有。曹之士民,窮苦極矣。故「君子棄義而逐利,小人犯上而好訟。」 數年以來,安全而教諭之,漸歸淳厚矣。富賴凶暴,勢固然也。易俗移風,其權不自上歟?

正旦祀祖先,謁神拜尊長,其親友亦互拜賀,人日燕會。初八日接星。立春前數日,演春。先日迎春,士女填街,食春餅。十三日賽城隍神,新弁服,有儺事。上元張燈火,樹銀花,三日不絕。元宵,士女過石橋,遊烈女寺。城內艮方李光祿賜葬處,翁仲拱列,有疾者。是日往炙石人而遊觀,士女絡繹成隊,與省會都下略相似焉。二月二日為龍抬頭,圍倉囷,食煎餅。春分為花朝,賞花釀酒。清明封墓祭奠,插柳踏青、御鞦韆。三月三日為浴佛日,謁佛寺。四月八日為菩薩生日,修水陸穀雨,禁蝎。端午謂之「端陽」 ,亦謂「重午」 ,解粽傳艾,飲硃砂,菖蒲酒,賞榴花。六月六日早取水不腐,用以造麴。是日曝衣書。初伏日食冷飯,洗六畜。七夕乞巧,中元薦麻穀,或插於戶。中秋玩月,食西瓜、月餅。一年樂事,除元宵外,惟端午、中秋,家為燕會,其或興或止靡常矣。九月九日為重陽賞菊,餽菊花餅。十月一日墓祭,燒寒衣。十二月八日啜粥髡小兒。二十四日掃舍祀竈。除夕易門符,陳祀儀,飲辭歲酒。凡借器物,悉取回,謂「守歲」 云。而嫁娶之失時者,輒於是夕行之。故每換桃符薦門聯之際,簫鼓屯擁,銅吹噪天。俗語「諸神不在為偷娶」 云。俗之相傳,葢已久矣。定陶縣 ,古曹國之墟也。在二曹之間,與之同俗。邑頗狹小,而民居稠密,土壤平羨。明初宮室尚樸,服不錦綺,器用陶瓦。近時稍務炫耀,然婚喪有不能舉者,親友共助之,二曹亦然,此為「《淳風》爾。」

按《定陶縣志》,堯作游成陽,舜漁雷澤,湯居亳,故其土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惡浮食,以致蓄藏。尚禮義,重廉恥,業桑麻,農工勤於耕織,商賈雜四方之民,女工治絲枲纂組,無惰游,猶有陶漁之風。人情樸厚,俗尚文學。及西晉之末,為爭戰之地,三百年間,傷痍已甚。自宇內平,一又如近古之風焉。五代承唐之亂,田里壯少棄本業,酒食歌舞馳狗馬,世亦多變矣。其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擾,穀宜五種。

婚喪禮儀:婚禮問名後,其與宴者以物贈之。喪禮,士大夫家不用浮屠,近亦有用鼓樂者。宅兆頗因古人昭穆之意,其或婚喪,貧不能舉者,置酒請親戚鄰友,助之有差,謂之「告助。」 葢,厚道也。居室服食,居室甃以瓦甓,貧者覆以茅草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