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祀關聖

六月六日,曬書,曬鍼繡。儲水造麪,漬醯,浚井,改水炒麪為食。伏日,造醬,食冰。七月七夕,女子設瓜果,祀織女乞巧。十四,採麻穀祀先,獻神,置門左右。元日,祭墓。

八月中秋日,戚里餽糕餅瓜果賞月,比鄰攜酒集街衢,夜分乃已。

九月九日,蒸菊餅,飲茱萸酒,登高賞菊,壻女互貽服食。

十月朔,祭墓,送寒衣。農家皆設酒殽,燕傭人。下元日質明,祀先,畢場功,設醮讌。

十一月至日,祭先逆女,拜尊長,如元日禮。修燧竈以祈壽。十二月朔日,浴蠶。八日食臘粥。二十四日,掃舍,設糖餅果菜祀竈。除夕多嫁娶,易門神桃符春聯,插芝麻鞂於壁。《辭歲陳儀》,祀真宰祖禰,設庭燎爆竹,焚蒼術。家人設酒圍爐守歲。

揖尚,左家尚織。太白詩曰:「魯人尚織作,機杼鳴簾櫳。」 至今猶然。俗尚巫,常以男子靚妝,號端工戲。

按:滋俗,婚喪從儉,衣服布素,尚有先王之遺。奈習尚漸移,囂凌間有。最可恨者,愚夫愚婦動輒輕生,投河縊頸,源源見告。噫安得家諭戶曉,懲此惡習乎?

又按:夫子引南人之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魯俗固以巫為賤也。然偉然男子,竟為巾幗之妝;擺尾搖頭,欲冀鬼神之悅。寡廉鮮恥,殊難為訓也。

曲阜縣 ,古魯國也,在兗東郊。厥壤瘠鹵,無墳衍之沃,民鮮生殖。邑以孔氏為令,因俗為治,法亦易行也。部使入境,若南北過客,展謁聖廟,供億輿馬之費,與郡城衝路相等,而受僻左之名,不設郵傳,邑人苦焉。總其編戶,孔、顏之族十得四五。其俗儉朴好禮,文不勝質,《漢書》所謂「尚禮義,重廉恥」 ,固未改也。近來科第蟬聯,仕籍甚多,克稱賢聖之里。而邑境無寺觀,民間喪祭,不作齋醮,四方僧道無敢入境,以闕里在故也。按《曲阜縣志》:曲邑大都,重禮教,崇信義,有先王之遺風。韓宣子謂周禮盡在魯,漢高祖謂守禮義之國,圖經謂「家顏閔而人由求」 ,信矣。至於歲時俗尚,元旦換符獻神,立春作樂設戲,元宵燃燈製火,清明祭掃暖蠶,端午戴艾、中元薦食、中秋翫月、重陽登高,小陽春拜墓掛紙。臘八日為粥辟瘟,冬至其酒而相賀。念四祭竈,除夕擁爐,名曰「守歲。」 交際多行跪拜揖。尚左巾服,率歸嚴肅。其冠、婚、喪祭,壹稟家禮,縉紳士人多行之;宛乎周情孔思焉。

寧陽縣 古之蛇丘,兗北郊也。其城北多山,接岱宗之麓,《汶水》經之。明時,工部分司常以秋冬移駐其邑,後復改署河上。邑境狹隘,不通商賈,而土頗膏沃。其俗敦厚馴雅,易於興善。明成化以前,士尚氣節,以禮義相高,後稍衰薄焉。然地僻而政簡,吏治稱「易」 矣。

按《寧陽縣志》:「元旦除夜種火,三更結束,享祀神祇。祼酒薦牲,焚香爇紙。祀先亦然。共食餛飩,號曰填倉。」 跪拜家長各廟參神,親戚拜節,互相酬賀。立春先一日,迎春,春盤春餅,遊戲春場。元宵先送燈於祖塋,家門內外,火樹銀花,三宿不斷。春分分花,清明上墳,掛紙踏青,放風箏,婦女為鞦韆之戲。穀雨禁蝎。四月八登岱。端陽插艾葉,食角黍,繫五絲,飲雄黃酒。六月六日,曬書、曬衣,作麵,製炒麪。七月七日乞巧。十五日薦麻穀祀先。中秋賞月,吃月餅。重陽食菊糕,賞菊登高,飲茱萸酒。十月一日,上墳,燒寒衣,辭場圃,犒農工。冬至拜官長。往日詩禮家拜尊長,近日廢禮。十二月八日,食臘八粥。二十三日祀竈,貼竈馬,薦糖餅,掃舍宇,除日嫁娶,俗傳百無禁忌。易門神,豎桃符,晚撒芝麻鞂,名曰「踏歲。」 凡物借他人者,悉索還家,祭先行《辭歲禮》。

《冠禮》久不行,今「《詩》《禮》」 舊族猶知有「告先」 之禮焉。婚禮,士大夫家猶遵六禮,俗則不拘,但以通媒為定,杯酒為訂。不計財禮,不責妝奩。娶必親迎,不醮不御,奠鴈代以雞。女冠髻始行。入門拜天地,行合巹禮三日。廟見拜翁姑,行新婦禮。母家向女餽食三日。

喪事雖遵文公《家禮》,然從俗者多。凡親卒,具米湯哭奠於城隍廟,鄉則土地祠,號呼而返,謂之「潑湯」 ,寧之陋俗也。近日雖有以家人代之者,終不若不行為合禮。三日成服,受弔詩禮家闔學公議諡號,為銘旌,焚於廟門外,俗名「送盤纏。」 親友各備祭品,羅列於路,為餞贐狀,棺厝正寢。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