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海倉米五百石,每石八錢,共銀四百兩;永寧倉粟米二千二百二石八升八合九勺,每石一兩二錢,共銀二千六百四十二兩五錢六釐零。

涿州常盈倉粟米二百六十六石三斗八升八合九勺。每石八錢,共銀二百一十三兩一錢一分一釐零。

渤海所倉粟米一百三石七斗五升。每石一兩,共銀一百三兩七錢五分。

德州常盈庫布一百七十六疋二丈九尺六寸,准米一百七十六石九斗二升三合三勺。每疋三錢,共銀五十三兩七分七釐零。

東阿縣

原額粟米八千六百七十六石八升四合二勺。每畝起科九合八勺折銀五釐五毫,共折銀四千九百零二兩四錢一分。隆慶四年,知縣田樂將二驛站帶入秋糧內,每畝徵銀一釐七毫,共徵銀一千五百六十兩。

起運六千石,實徵銀六千四百六十六兩四錢二分。

兌軍本色米四千五百石。外加耗米一千一百二十五石

《輕齎》銀三百六十兩。

蓆草五十六兩二錢五分。

平陰縣

兌軍儹運本色正耗除荒實徵新增米五百三十七石四斗一升六勺零

《輕齎除荒》,實徵新增銀三十五兩三錢七分七釐二毫零。

《蓆草》銀,除荒實徵新增銀三兩五錢一分零。《腳價》除荒實徵新增銀十九兩二毫零。

《盤鞘》除荒實徵并新增銀四兩一錢八分八釐零。

閏耗米、二十一石三斗八升五合零

閏耗銀二十一兩三錢八分五釐零。

行糧

東平州常豐倉《小麥》,除荒實徵,并新增共徵本色小麥一百二十八石三斗一升零

本府廣盈倉除荒實徵,新增本色米七十四石七斗一升零。

倉糧

臨清、廣積二倉除荒實徵,新增本色米六十七石三斗八合零

《蓆草》除荒,實徵新增銀五兩一錢七分九釐三毫零。

陽穀縣

兌運漕糧正、耗米五千三百四十四石五斗零,解東平州常豐倉本色粟米八百六十七石九斗一升零

解臨清、廣積二倉本色正耗米四百一十三石九斗零

壽張縣

原額秋糧二千七百一十三石六斗六升零。起運兌軍本色正耗米一千三百七十五石,每年十月運至張秋水次倉交納。

費縣

撫院錢 《疏》稱,「濟兗二府各州縣額解德、臨二倉米二萬五千二百餘石,各屬道里遠近不一,應酌議就近兌支各州縣米石,兌支各營,在民既省轉運之勞,在兵亦無馱載之苦,且得節省蓆草腳價等銀二千四百兩零,應自康熙二十六年為始,永為定例。」 奉。

旨:「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