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谿堂 在州治內。唐節度使馬總建。韓愈詩序,牛僧孺書。

綸章閣 在儒學明倫堂後。元武惠公嚴實建。初名「尊經閣」 ,至元間易此名,今廢。元學士李謙、侍御史王士熙俱有記。

桓公瀆 《晉史》:「桓溫以太和四年,率眾北入,掘渠通濟。劉裕西入長安,又廣其功,謂之桓公瀆」 ,濟水所注也。《水經注》:「洪水上承鉅野薛訓渚,北逕闞鄉城西,與濟瀆合,為桓溫所開。」 又云:「濟水經任城、亢父,其中有桓公溝。」 以今考之,當在州之西南,與南旺、鉅野相接。

宣聖燕申堂 在州東七十里。元至元間,郡侯王敬建。

稽古堂 在州城內。元行軍萬戶嚴忠濟建,今廢。

歲寒亭 在州城內。宋待制李誠之建,與蘇軾會飲於此,今廢。

樂郊池館 在州西南二十里,宋郡守劉敞所造。有堂曰《燕譽》,臺曰《陳獻》,池曰「芹藻」 ,榭曰《博野》,塢曰《梧竹》、曰《翫芳》,館曰《樂遊》,南門曰《舞詠》,北門曰「熙春」 ,合而命之曰《樂郊》。

《冀州御史王純碑 》漢中平四年立。《水經注》云:「濟水西有安民山,山西有此碑。」

《張遷壽頌碑 》在明倫堂前。「遷,陳留已,吾人漢穀城長。」

汶上縣

故平陸城 在縣北境。《水經注》曰:「汶水西南逕平陸故城北。」 應劭曰:「古厥也,後有厥亭。」 《路史》曰:「魏得厥西,孔子所宰。戰國為齊南陽。」

故致密城 ,《郡國志》曰:「須昌有致密城,古中都也,即夫子所宰之邑。」

闞亭 在縣西南旺湖中。《左傳?桓公十年》「會於闞。」 是也。魯自隱、桓以下,皆葬於闞。定公元年,葬昭公於闞先君墓道南。孔子為司寇,乃溝而合之,即此地也。故在壽張境內。壽張北徙,今為縣境。湖中高阜,六、七月時,水際見煙雲樓臺之狀。準字池 在縣治堂上。自漢、唐以來,中有孔子準字池,以石為之,外方內圓,刻鯉魚四環,注以水,上不在水面,下不在底,以示為政者中行之意。

思聖堂 在縣堂西。宋元祐三年,縣尹周師中建。

東阿縣

故小穀城 ,今縣治也。魯莊公二十三年,諸侯城之,邑管仲焉。《魏土地記》云:「縣有穀城山,山出文石。」 《水經注》曰:「穀有黃山臺,黃石,公期子房處。今城北黃石山是也。」 杜預曰:「小穀城中有管仲井。今湮不存。」

故縣城 一在縣北十里新橋鎮,宋紹興中置。一在縣南十二里,宋開寶二年置,後廢為南谷鎮。

柯亭 ,《春秋》:「公會齊侯盟於柯。」 杜預曰:「東阿即柯邑也。」

桃城 在縣西五十里。《春秋》「桓公十年,會衛侯於桃丘。」 杜預曰:「濟北東阿縣東南有桃城,即此。」 今其地為桃城鋪,鋪旁一丘,高可數仞。

晉城 ,在縣西南五十里。城跡具存,相傳晉王李克用屯兵壘也。

故清亭 ,《春秋隱公四年》,「公及宋公遇於清」 ,以河得名也。京相璠曰:「今濟北東阿東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春秋》所謂清也。」 以今考之,當在縣西北數里大清河岸。

三歸臺 在縣南三里,有土丘云。按《韓非子》:「管仲相齊,曰:『臣貴矣,然而臣貧』。桓公曰:『使子有三歸之臺,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於高國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為仲父。孔子聞而非之曰:『太侈逼上』』。」 劉向《說苑》:「齊桓公立仲父,致大夫曰:『善吾者,入門而右;不善我者,入門而左』。有中門而立者,桓公問焉。對曰:『管子之智可與謀天下,其強可與取天下。君恃其信乎?內政委焉,外事斷焉,民而歸之,是不可奪也』。」 桓公曰:「善。」 乃謂管仲曰:「政則卒歸於子矣。政之所不及,唯子是匡。」 管子故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掛劍臺 在縣西南六十里漕河東岸。相傳徐君墓。墓前有祠,並祀徐君季子。臺在祠下,臺左右生草,曰「掛劍草」 ,能已心疾。《史記》:「季札過徐,徐君好札劍而不敢言,札心許之,以使故未獻,還則徐君沒札,解劍掛其墓樹而去。徐人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掛君墓』。」 元人李謙、明人李東陽、薛瑄諸公各有題詠。今泗州城北徐城亦有徐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