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為范蠡養魚之所,今涸。昔齊威王聘陶朱公,問曰:「公所住輒至千萬家,累億萬金,何術乎?」 蠡對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所謂水畜者,魚也。以六畝為池,池中有九洲,即求懷子鯉魚,長五尺者二十頭,牡鯉四頭,以三月上旬日納池中,令無聲,魚必生。凡魚遠行則肥,池中養魚慮其數,故於池中聚九島魚繞之」 ,日行千里。明正德七年,有喬氏家竹園,築牆籬前四十餘步泉旁掘得一石,上有《范蠡湖》字。

故戎城 ,在縣西南五十里。《春秋》「會戎於潛。」 杜預曰:「陳留濟陽縣東南有戎城,即濟瀆所逕也。」

《路史》
戎州己氏邑今宋之楚丘

漢《竹邑侯相張壽碑 》在縣境內。建寧元年,立定陶縣。

故《貫城 》《貫》。也。宋、齊盟處,古之國。杜預曰:「濟陰蒙城西北,有貫城也。齊田和伐衛,取毋丘。」《大事記》曰:「毋音貫,即古貫國,在濟陰南五十六里。」

陶丘亭 在縣西南七里。《尚書》:「導河水自陶丘北。」 《爾雅》曰:「丘再成為陶。」 《帝王世紀》云:「舜陶河濱,曹國西陶丘亭是也。」 《墨子》以為釜丘。《竹書紀年》:「魏襄王十九年,薛侯來會於楚丘。」

三朡亭 在縣西南十里。古諸侯國,亦謂之朡川。蔡墨云:「舜封豢龍子於朡川。」 《九州要記》云:「董父好龍,舜遣豢龍于陶丘,為豢龍氏。」 《漢書》:曹國有三朡亭。昔湯與桀戰於鳴條,敗走,保三朡,湯從之,遂伐三朡,更其國曰曹,及振鐸之封,作三朡亭。蓋志湯以仁興,桀以虐敗也。

受命壇 在縣西北十里。漢高祖即位於汜水之陽,今高阜猶存。

陶朱公亭 在縣西南柳河北堤,遺址尚存。縣北五里,又有陶公墓。《史記註》云:「濟北平陰縣東三十里陶山南五里有陶公塚,今肥城陶山是也。」

梁王臺 在縣東北五里。世傳為漢梁王彭越所築,有高阜如臺,左右古塚數區。

戚姬村 在城東北十五里,戚夫人故里也。今有戚堌寺,世以為「滕縣戚城」 者,誤。

林過《三皇廟碑 》,趙孟頫書,在梁王臺。

東平州

故鄆州城 在州西十五里,即隋所置須昌縣也。唐徙鄆州治此。後唐因諱,改為須城。宋咸平間,河衝城圮,乃遷今治須城,從之。

故無鹽城 ,無鹽漢縣,東平國所都。《水經注》曰:「汶水西流,逕無鹽縣之故城,古宿國也。」 今州東二十里有古宿城。

故須胊城 。《水經》:「濟水又北逕須胊城西,又北逕微鄉東,又北過須昌縣西。」 京相璠曰:「須胊一國,二城兩名。」 蓋遷都須昌,胊是其本。秦以為縣,漢封趙衍為侯國,即此推之,須昌蓋因須胊而得名矣。《地理志》曰:壽張縣西有胊城,即今州城之西也。《水經》:須昌縣城東北有陽穀山。又云:「濟水過須昌而北,又逕漁山,左合馬」 頰水,則所謂須昌者,當在今之陽穀店,而舊《志》以縣當之,誤也。若東平府治須昌,則又因此「須昌」 得名,而非其地矣。

故鄣城 在州東七十里。《水經注》曰:汶水西南逕桃鄉縣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春秋》:「齊人降鄣。」 杜預曰:「東平無鹽縣東北有鄣城也。」

郈鄉亭 在州東五十里,故郈城也。魯為叔孫私邑。定公十年,侯犯以郈叛入於齊,叔孫州仇帥師圍郈,齊人致而歸之,叔孫往謝,齊侯享之,曰:「若使郈在君之他境,寡人何知焉?屬與敝邑際,故敢助君憂之。」 對曰:「非寡人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敢以家隸勤君之執事。」 十有二年,孔子相魯,將墮三都,叔孫帥「師墮郈」 ,其在此地無疑,謂沂州有「郈」 者,誤。

故壽張城 在州西南五十里。所謂壽張集也。《水經》:「汶水西南過無鹽縣南,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於濟。」

安民亭 在西南。《水經注》曰:「濟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對安民山,東臨濟水,水東即無鹽縣界也。」 安民山即安山,舊為壽張境,今改屬州。

微鄉 ,春秋冬築郿,《公羊傳》謂之徵。《水經注》曰:「東平壽張縣西北三十里有故微鄉,魯邑也。」 考其地理,在今州之西境。舊志屬之壽張,誤。呂母橋 ,在州西南。《水經注》曰:東海呂母起兵所造。梁山北三里有呂母宅,宅東三里,濟水所經也。

小洞庭湖 在州北三十里蠶尾山下,傍有洄源亭,唐刺史蘇源明燕五太守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