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因修鄉射,誅董憲將彭豐是也。

端門 在

至聖廟東南,孔子將沒,謂子貢曰:「端門當有赤書。」

子貢候之,果然。《書》曰:「趣作法,孔聖沒,周姬亡。彗星出,秦人滅胡亥術。」 書既散,孔不滅。子貢以告,因往觀之,化為赤烏飛去,蓋緯書依託之辭也。周公臺 ,《水經註》曰:季武子臺西北二里有周公臺,臺高五丈,周五十步。臺南四里許為孔子廟,即夫子之故宅也。今文憲王廟在城北高阜上,世所稱魯太廟舊址者,即其地也。

伯禽臺 ,在縣北一里。相傳魯公所築,以望京師。

郊臺 在舊城南,魯之郊壇也。周公賜天子禮樂,魯得郊祀。

書雲:臺 在縣治東南,即今南溪也。《左傳?僖公五年》:「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臺以望,而書亦曰泮宮臺。」 《水經註》曰:「靈光殿東南即泮宮也,在高門直北道西。宮中有臺,高八十尺。臺南水,東西一百步,南北六十步;臺西水,南北四百步,東西六十步。臺池咸結石為之,《詩》所謂『思樂泮水』」 矣。《東遊記》云:「臺有水,自西而東,深丈」 餘而無源。大學士李東陽有《南溪賦》。

莊公臺 在城東二里。莊公築臺以臨黨氏,即此。

昭公臺 在城西北,與莊公臺相對。

楚宮 在縣城內,《左傳》:「襄公適楚,好其宮,歸而營之。」

季武子臺 在縣城北二里,古魯城建春門外。《水經注》曰:「曲阜阜上有季氏宅,宅有武子臺,今雖崩廢,猶高數丈。」 臺西百步有大井,以石壘之,石似罄制。《春秋?哀公十二年》,「公山弗狃帥費攻魯,公入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 ,是也。

𩰚雞臺 在縣東南七里。《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雞𩰚,季氏介其羽,郈氏為之金距,遂相怨也。」

魯壁 即今

《至聖廟金絲堂記》曰:「孔子故宅,大一頃,所居之堂。」

後世以為廟,此其地也。初孔子九世孫鮒,秦時為文通君,李斯議焚書,鮒覺走還,取其《論語》《孝經》藏於壁中。至漢魯恭王欲壞孔子故宅,以廣其居,聞壁中金石絲竹之音,遂不敢壞。已而孔安國發壁,得古文經書。金人崇立宣聖廟,以其故址為金絲堂,肄樂舞於中,宋王禹偁有銘。「矍相圃 ,孔子射處也。」 《晉志》曰:「矍相圃在魯城內縣西南,近孔子宅是也。」 今以其地為曲阜縣學。

五父衢 ,在縣東南五里。先聖殯母之所。季文子作「《三軍》,詛諸五父之衢。」

杏壇 在

「至聖廟殿前」 ,孔子居也。有金《黨懷英石刻》。

陋巷 在滋陽城內者,係顏子故居。此地亦有陋巷井,後人附會之耳。宋太守孔宗翰建亭於上,名曰《顏樂》。

伯禽井 在周廟東南,魯故宮也。水清而甘,亦名「甘井。」

季桓子井 在周廟正北,亦魯故宮也。圍五丈三尺,深八十尺,以石為之。楊奐《東遊記》謂為雙石梁井。按《史記》,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先聖,云:「得狗。」 先聖云:「以丘所聞羊也。」 地後為勝果寺。今寺巳廢,有井存焉。

逵泉 在縣城南。《左傳》「僖叔飲鴆及逵泉而卒。」 即此地也。上有大明禪院,今為龍王廟。遇旱祈禱輒應。

坰澤 在城東九里。《春秋》魯僖公牧地,俗名「連泉澤。」

靈光殿 ,《水經註》曰:「孔子廟東南五百步,有雙石闕,即靈光之南闕也。北百餘步,即靈光殿,基東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餘,廊廡別舍,中間方七百餘步。闕之東北有浴池,方四十許步,池中有釣臺,方十步,池臺悉石也。以今考之,當在城東南偏矣,有王文考賦。」

蒲圃 在城東門外,季文子所樹六檟處也。襄公十九年,享晉六卿於蒲圃,賜之三命之服。壽丘 ,《路史》:在曲阜東北六里。《帝王世紀》:「黃帝生於壽丘。」 《史記》「舜作什器於壽丘」 ,皆此地也。宋大中祥符五年,建景靈宮於此。金始避孔子諱,改為壽陵。《山海經》曰:「空桑之北有軒轅山。」 空桑,即窮桑也。

《孔廟古碑 》:「後漢永壽二年魯相顏午敕復。」 《顏氏幵官氏繇發碑》,「太尉鍾繇書,建寧二年,魯相孔晨奏出。」 《王家穀。祀夫子碑》,「魏黃初元年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