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十三卷目錄

 順天府部雜錄十四

職方典第五十三卷

順天府部雜錄十四薊州玉田平谷遵化豐潤

《薊州志》:「州舊有土城,洪武四年甃以磚石。周圍九里 十三步,連女牆高三丈五尺,為堞二千四十。北倚山 原,南瀕沽水,城門三,各有樓。東曰威遠,南曰平津,西 曰拱極。崇禎壬午,城拆毀,僅存基一半。」

《薊州志》:「州治在城東北,仍遼、金舊址。元至正間,達魯 花赤更新。明初重建。景泰三年,芝產堂後,知州姚奉 扁曰『靈芝堂。成化間,知州汪溥重修。崇禎壬午焚燬』。」 《方輿紀要》:「漁陽廢縣即今州治。隋置漁陽縣,唐初入 幽州。武后時,營州陷於契丹,寄治漁陽。神龍初,縣改 屬營州。開元四年,復屬幽州。十八年,置薊州治焉。」 《薊州志》「儒學在州治西北。」

《薊州志》:「廣福寺在州治北,儒學之東。」

獨樂寺在州治西南,中有傑閣,設大士像,相傳盤山 舍利塔神燈,自塔而下,先獨樂而後及諸佛剎云。 《盤山志》:獨樂寺不知創自何代,至遼時重修,有翰林 院學土承旨劉成碑,統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略曰: 「故尚父秦王請談真大師入獨樂寺修觀音閣。以統 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兩級,東西五間,南北八架。 大」閣一所,重塑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薊州志》:「塔下寺在州治西南。」

《方輿紀要》:「薊州衛在州治東北,洪武八年建。鎮朔衛, 在薊州衛西,永樂中建。」又「營州右屯衛,本在大寧衛 境,永樂二年移建州治北。」

《寰宇通志》:「避暑亭在州西北五里,相傳金章宗避暑 於此。」

《盤山志》:「香林寺在薊州城北二里,翁同鵝泉流峙左 右,薊亭之勝概也。」

《方輿紀要》:「雄武城,在州東北。唐天寶六載,安祿山築 其後,置軍使於此,為州境要地。會昌二年,回鶻部將 那頡啜南趨雄武軍,窺幽州,節度使張仲武遣軍敗 之。廣明初,盧龍帥李可舉、吐谷渾都督赫連鐸共討 沙陀,李克用分兵守朔州,自將其眾推可舉於雄武 軍,即此。」

《方輿紀要》:「五里鎮,在州西五里。宣德三年,駕至五里 鎮,遂前行至石門驛,是也。」

《方輿紀要》:「獷平城,在州西。漢縣,屬漁陽郡。東漢因之。」 服虔曰:「獷音鞏。」

《漢書注》:「獷,平莽曰平獷。」

《方輿紀要》:「縣入晉廢。」

雞蘇砦在州西。

《盤山志》:「定慧寺在城西二十五里小盤山,一名瓦茶 寺,今廢。」

法常寺,在亂石莊西,惟石幢古井在焉。

祐唐寺,乾亨二年寺僧希悟重修於谿谷澗。石上刻 千佛像,一名「千像寺。」有統和五年碑。知薊州軍事判 官文林郎試祕書省校書郎李仲宣撰文,沙門德麟 書。

千佛寺,唐開元間寺也。寺後半里一石,縱二丈,廣丈 有五尺,一人推之則動,眾人推則不動。

白岩寺建自唐貞觀中,至遼天顯十一年復建。金大 定中重修。有元僧恆志碑記,又有《慶壽提點裕公塔 銘》。

天香妙祥寺唐建,有元時重修《石碣》。

少林寺,傳是晉、魏間所建,舊名「法興寺」,元時重修。有 沙門圓玉碑記。又有法興寺提點《榮公塔銘》,沙門圓 瑩撰。又少林寺住持《威公塔銘》,沙門圓讓撰。嶺上有 菱角石。

盤山紫峰之下,爽塏明秀,號曰「中盤。」時膺隆興,崇奉 道教。棲霞長春真人應召來燕。門下有棲雲子,飛舄 擇地,其徒張志格等搜及此山,遂營卜築。丙戌春,請 長春真人建醮,因題其額曰「棲雲觀。」

報國寺元大德中重修。寺前有黑龍池,東有燕子石。 感化寺有遼乾統七年碑,漁陽南抃撰文,沙門肅回 書。碑稱魏太和十九年無終縣民田氏營建。唐太和、 咸通間,道宗、常實二師繼踵住持,幽河主帥清河張 公奏請於朝,因得賜額。有《金圓新和尚窣堵坡記》,大 定中沙門法詮撰。

金《上方感化寺故監寺澄方遺行碑銘》「大安七年,釋 志隆立石。」

元上方感化寺提點賢公長供記。至正八年香山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