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城》。《縣志》:「縣治當城之中,洪武元年主簿周自銘創 置。」

《大城縣志》:「學宮在縣治西。金天會十二年縣令姚璧 建。元至正二十三年達魯花赤楊甫重建。元末兵燬, 洪武間縣丞王巒復建。弘治三年知縣張津重修,增 講堂及光風霽月亭。」

《燕山叢錄》:大城北有子牙堽,相傳以為太公嘗居此, 所謂北海之濱是也。河中有釣臺,浮出煙波。土人云: 「常隨水高下,雖大浸不沒。」

《燕山叢錄》:縣北十里所民家耕牛生麟,其地名「麒麟 窪。」

《太平寰宇記》:「鳳凰臺,在縣東北十五里,晉石勒四年, 鳳凰見於此,因築臺。」

《城冢記》:「秦太子墓在縣城北六十里段隄村,相傳始 皇巡狩,駐蹕於此,值幼子薨,因瘞之。」

《大城縣志》:「居民向太子冢祈禱,無不應者。俗呼為仙 人臺。」

《太平寰宇記》:「平陵城,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漢書》「蘇 建封平陵侯」,即此地也。

《大城縣志》:「興寧寺在縣東南十五里白楊村,唐貞觀 年建,明成化中重修。」

《名勝志》:「唐靳夫人墓在城東南十五里,兗州長史靳 思室也。墓石尚存。」

《方輿紀要》:「章武故城,在縣南四十七里。漢置縣,屬渤 海郡。武帝封竇廣德為侯邑,仍屬渤海。後漢、魏因之。 晉屬章武國。後魏屬浮陽郡,又析置西章武縣,屬章 武郡。高齊省入平舒縣。」

《水經注》:「清漳自章武縣故城西,故濊邑也,枝瀆出焉, 謂之濊水。東北逕參后亭,分為二瀆。」應劭曰:「平舒縣 西南五十里有參后亭,故縣也,世謂之平鹵城。」枝水 又東注,謂之蔡伏溝,又東積而為淀,一水逕亭北,又 逕東平舒縣故城,又東北分為二水,一水右出為澱, 一水北注滹沱,謂之濊口。

《名勝志》:「仙人洞在縣南,故縣村,洞深入不能窮,今已 閉塞。」

《大城縣志》:「孝順窪在縣西良村,相傳唐太宗征高麗, 萬馬飲之不涸。」

《燕山叢錄》:大城城西五里有古墓,近世民竊發之,見 五色石槨上有「王羲之」三字,乃掩之,好事者因立石 識其處。右軍故瑯琊人,流寓江左,墓本在會稽,今大 城云云。其妄無疑矣。然大城、外黃皆有右軍祠,聞金 世貴書,至以字工拙進退士,故北士多墓右軍而祀 之。

《明一統志》:「縣在州城南一百三十里。周顯德六年,屬 霸州。宋、金、元仍舊。明因之。」以上大城界內

《郡縣釋名》:「保定城,從軍名也。」

《保定縣志》:「保定故城,相傳宋團練使楊延朗所築。嘉 靖庚戌,羽書告亟,郊圻震驚,知縣事崇德呂煥首出 俸錢以為倡,乃度地量工,斟酌舊址,棄東南而依西 北,以便守也。僅五月而告成,煥自為之記。」

《保定縣志》:「縣治及學宮,皆洪武中知縣事張仲謙建。」 《九域志》:「保定軍砦二,桃花軍北七里,父母軍北一十 一里。」

《宋史》:「政和三年,改父母砦曰安寧。」

《保定縣志》:「二里城在縣東北,宋時積糧於此。」

《名勝志》:「保定堤自路畽村起,直抵西營、唐頭等村,長 四十里。其南與文安界,而北則霸州也。議者謂決霸 州之地以疏水性,而築大堤於南,以衛文安,則畿南 十數州可免於水患矣。」

《保定縣志》:「張堪墓在城西南二里。」

《保定縣志》:「竇建德墓在城西南二十里。」

《日下紀聞》「按《新舊唐書》,建德於陣前俘獲,戮於長安 市,保定有墓,未必真也。」

《九域志》:「保定本雄州歸信縣之新鎮也。其形勝乃邊 陣之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