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舊《志》:「縣學明倫堂,成化庚寅教諭餘姚趙顒所搆。泮

池,萬曆甲午知縣全州蔣守浩所鑿。」

《四鎮三關志》:「廣濟倉在懷柔縣城。」

《寰宇通志》:「能仁寺在縣治西北,洪武十八年建。」 《昌平山水記》:「縣東南九十里有丫髻山,二峰高聳,上 有碧霞元君祠。天啟七年,巡按御史倪文煥請建太 監魏忠賢生祠於此,賜名崇功祠,未成而忠賢敗。」 《縣舊志》:金鐙山有金鐙寺。

鄒衍廟在黍谷山上。

《昌平山水記》:黍谷亦謂之寒谷,《吳越春秋》:北過寒谷, 左思賦「寒谷豐黍,吹律以暖之」是也。山有風洞,洞口 風氣凜然,盛夏人不敢入。

舊《志》:紅螺山麓有資福寺,古之大明寺也,創於金皇 統初年,距縣一十五里。又有定慧寺,亦在山麓,建有 萬壽、齊天二塔。距縣一十八里。

孤臺在縣北三里。舊有金勝寺塔,今廢。

栲栳山有「雲巖寺」,又有堂寺, 《方輿紀要》:「大水谷關在懷柔縣東北三十里,北去密 雲縣之石塘嶺四十里,有城,旁地平坦,賊騎易入。其 北十八里曰段伏嶺,又有安子嶺,在口北八十餘里, 皆防禦處。」

河防口關在縣東北幵連口東第二關口也。口外為 連雲棧,又北為沙嶺兒,隘窄不容馬,防守較易。 幵連口關在縣北黃花鎮東第十一關口也。其東北 二十八里有三角城,本名「三角村」,徐達敗元於此。 《大函集》。薊鎮設督臣,自嘉靖庚戌始。

《碣石叢譚》:「鐵門山距鐵門關三里,在李家谷左,其南 為穹窿山,頂明如月,川之跨其巔。山與鐵門山並高, 其洞十丈,大小二孔,廣如高之半。旁為穹窿者,多其 陽平疇也。洞內周十餘里,小洞十數,極巔大洞,紅觜 鴉之巢也。轉而東,懸石皆五色。又東崖向北,前坡鼓 以八音,莫不應焉,名應樂軒。出洞口十里為西山嶺」, 即喜峰口松亭山也。其峰削下,腰有洞二丈餘,深倍 之,有墳在岡,臨關口,乃古番王墓。元·許有壬《紀事》謂: 「有久戍士父尋之,相逢於此,喜笑父子俱死,葬焉。曾 掘之,風雨大作而止。」今戍者歲祀之,其稱「喜峰」,蓋訛 自永樂之後也。

《薊鎮忠烈廟》:合祀於三屯。以死事都督孫賓未曾立 廟,但塑像於景忠山三忠祠後。新廟既成,舁入,居中 獨坐,以副總兵而下旁列祀之。

三屯。城東北二十五里為芹菜山。遼進士馮唐卿於 山前結廬,種芹自給,故名。其陰則青山關營也。 《讀史折衷》:「軒轅陵在橋山」,《載紀》所同。特橋山匪一,上 郡、媯州皆有之。漢武帝元封元年,帝北巡朔方,勒兵 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此上郡之橋山也。北魏明 元帝神瑞二年六月丁卯,南次石亭,幸上谷,壬申,幸 涿鹿,登橋山,觀溫泉,使使者以太牢祀黃帝,遂至廣 甯。泰常七年九月,幸灅南,遂如廣甯,幸橋山,遣使者 祀黃帝,因東幸幽州。太武帝神麚元年八月,東幸廣 甯,臨觀溫泉,以太牢祭黃帝。此媯州之橋山也。郭景 純注《山經》云:「帝王冢墓皆有定處」,而《山經》往往複見。 蓋聖人久於其位,仁化廣及,至於殂亡,四海各自為 位而祭,是以冢所在有焉,可謂善言古者。以上俱懷柔界內 《水經注》:「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逕涿 鹿縣故城,即王莽所謂褫陸」也。黃帝與蚩尢戰于涿 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處。

《太平寰宇記》:「舜分十二州為幽州地。《禹貢》冀州之域。 東北至幽州一百二十里,南至莫州一百六十里。」 《帝王世紀》:「涿鹿,黃帝所都,有蚩尢城、阪泉、黃帝祠。」 《水經注》:「涿水東北與阪泉合,其水導源縣之東泉。」《魏 土地記》曰:「下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 有阪泉,泉上有黃帝祠。」《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 名也。」泉水東流,流與蚩尢泉會,水出蚩尢城,城無東 面。《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尢城,泉水淵 而不流,霖雨并則流注阪泉,亂流東北入涿水。 《說文》:「涿,流下滴也。」

《名勝志》:「州治創自盧綰。」

《漢書》注:「莽曰垣翰,屬幽州。」

《帝王世紀》:涿鹿於,《周官》幽州之城也。

《十三州志》「涿郡南有涿水,北至上谷為涿鹿河,其支 流塞外,謂之涿耶水。」

《涿州志》:「涿州城,明景泰初,知州事黃衡始甃以甎石, 垣高四十尺,基之廣倍之,方各有門。門有樓,前曰思 恩,後曰通濟,左曰進德,右曰積慶,鋪舍三十二,女牆 一千八百三十,隍深十尺,廣倍之。城之中有夾城,如 人之束帶,中有券,門曰通會。上有重樓三楹,左鐘右 鼓,啟晨而警夜。嘉靖乙巳,知州何鑌所修,殷謙為作」 記。

《涿鹿記》:「通會在郡中,上有庭堂幕次,左鐘右鼓,於以 安民警盜。春秋降雨,郊原隴畝,濃雲密靄,一望不分, 郡中之佳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