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流。」

《水部備考》:「通流閘西至普濟閘十二里。至元中,始建 二木閘,名通州。延祐後,易以石,併二閘為一,改今名。」 《通州志》:「臥虎橋在北關月城外,舊以板為之。萬曆六 年,工部郎中李熹易之以石。」

八里莊橋即永通橋,在普濟閘東。正統十一年敕建, 祭酒李時勉作《記》。

通惠祠嘉靖四十五年建,以祀監察御史吳仲有、「督 學御史慈谿、顏鯨《碑記》。」

《方輿紀要》:「高麗莊在州西十五里,盧溝河所經。又州 西二十里曰大黃莊,州西十里曰東流村,州東十里 曰召里店,皆官軍巡哨處也。」

《邊防考》:「州境有煙墩五,曰召里店、煙郊東留村、大黃 莊、高麗莊。又有馬房八,俱在州北二三十里內。又草 場三,曰崇教,鳴玉花園,俱在城西南十里。」

《明一統志》:「御馬苑在京城外鄭村壩,牧養御馬,大小 二十所,相距各三四里,皆繚以周垣。垣中有廐,垣外 地甚平曠,群馬畜牧其間,生育蕃息。」

《燕山叢錄》:通州北二十里,地名壩上。成祖靖難,與南 兵戰失利,追兵甚逼,前阻大溝,成祖惶遽無措,祝所 騎青驄馬曰:「汝能超此溝以脫吾厄否?」遂策馬連超 三溝,力盡遂死。後建馬神廟於壩上,塑馬廟中與神 同祭之。歲久成怪,常夜出蹂踐禾黍,居民苦之,潛毀 其像,遂不復塑。

《湧幢小品》,京師諸祭,皆領於祠官,惟壩上馬房別自 建祠,以元旦、冬至、聖節遣內侍主祭,光祿寺具品物, 不領於祠官。

《冏政要覽》。太僕寺每年祭馬神在通州北四十里安 德鄉鄭村壩。春祭在二月二十二日,秋祭在八月二 十八日。前期題請遣少卿一員行禮。

《通州志》:「倒馬坡在安德鄉,相傳都司平安倒馬處。」 《寰宇通志》:「將臺在通州西二十五里中山,武寧王徐 達建。」

《名勝志》:「將臺有三,其二在州城西,相傳武寧王徐達 建。或曰唐薛仁貴征遼所築,用席壘土為之。其一在 州城北,通京師東直門中路,舊傳慕容氏拜將臺也。」 《燕都游覽志》:「潞河鐵狻,猊,元季物。」

《太平寰宇記》:「平谷故城,漢縣,廢城在今潞縣北。」 《方輿紀要》:「州北平谷城,漢所置縣,屬漁陽郡。後漢建 武初,光武遣十二將追破大槍五幡於平谷,即此。晉 省。石趙復置。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廢入潞縣。」

《通州舊志》:「林皋寺,唐太和中建,明景泰五年重修,賜 額曰『興國寺』。廣福寺,本高麗寺舊址,明正統己未更 建,賜今額。圓通寺,明洪武庚午年建。三寺俱在張家 灣,又有鐵牛寺、孤舟寺。」

《名勝志》:「張家灣,今置巡檢司,在土橋西,鹽倉批驗所 在煙墩南。」

《通州志》:「竹木局建於通州,自永樂始,其抽分有二八 九一之額。舊制,張灣之滸,設有大通關巡檢司,通州 竹木局又以大使領之,桴筏至者,各列其材木板枋 之多寡、長短、闊狹、厚薄之差等,以達之關司長,關司 長據所差等,較勘虛實而上之巡倉御史,御史據所 陳報而下之竹木局,使如例抽之,其署額曰抽分竹 木廠。」

《通州志》:里二泗近張家灣有佑民觀,中建玉皇閣醮 壇,塑河神像。嘉靖十四年,道士周從善乞宮觀名,賜 今額,名其閣曰「錫禧。」萬曆十年,靈壁侯湯世隆新之。 《燕石集》:虹橋在通州河東三十里。

《名勝志》:「通州城西北隅有佑勝教寺,內建浮圖十三 層,高二百八十尺,下作蓮花臺,座高百二十尺,周圍 四百尺,虛其中以祀佛。攷斷碑刱於唐貞觀七年,塔 頂有鐵矢一,相傳金將楊彥升所射,迄今猶存。每天 氣清朗,塔影遠垂,映白河中,作搖動勢。」

《帝京景物略》:「然燈佛塔,建自後周宇文氏。貞觀中,尉 遲敬德修,元至德間,篤烈圖述再修。」

《通州志》:「開平王常遇春祠在舊城南門內東隅,明太 祖時敕建,以燕山侯孫興祖配。每年春秋上丁,有司 致祭。」

《燕山叢錄》:「通州南門內有鄭國公祠碑」,稱「公下通州, 嚴戢士卒,民不知有兵,愛公如父母。公薨,喪過通,罷 市迎哭,共醵財立廟。」稗史言常將軍剽銳嗜殺,所至 縱士卒殺掠,故兵鋒為一時冠,獨於北方能爾。蓋知 天下將平,行事當與草昧時異也。

《通州志》:「靖嘉寺在州治東,原名慈恩寺,元至正二年 建,天順二年賜今額。弘治十年災,正德十年重修建, 俗呼為大寺。」

寶通寺在新城南門外。明天順七年,太監張文鋒建, 賜額。

靖安寺在通州治東南,金大定十三年建。

悟仙觀創於元至正初,明宣德三年,因舊址拓之,建 通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