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春夏連旱,寇賊彌繁,元元被害,朕甚愍之。嘉與海內 洗心更始。其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謀反大逆諸犯』」 不當得赦者,皆赦除之。賜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 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賜帛,人二匹,絮三斤。

按《周舉傳》,陽嘉三年,司理校尉左雄薦舉,徵拜尚

書。舉與僕射黃瓊同心輔政,名重朝廷,左右憚之。是 歲,河南、三輔大旱,五穀災傷,天子親自露坐德陽殿 東廂請雨,又下司隸、河南禱祀河神、名山大澤。詔書, 以舉才學優深,特下策問曰:「朕以不德,仰承三統,夙 興夜寐,思協大中。頃年以來,旱災屢應,稼穡焦枯,民 食困乏。五品不訓,王澤未流,群司素餐,據非其位,審 所貶黜,變復之徵,厥效何由?分別具對,勿有所諱。」舉 對曰:「臣聞《易》稱:『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二儀交搆,乃生 萬物。萬物之中,以人為貴。故聖人養之以君,成之以 化,順四時之宜,適陰陽之和,使男女婚娶,不過其時, 包之以仁恩,導之以德教,示之以災異,訓之以嘉祥, 此先聖承乾養物之始也。夫陰陽閉隔則二氣否塞; 二氣否塞則人物不昌;人物不昌則風雨不時,風雨 不時則水旱成災。」陛下處唐、虞之位,未行堯、舜之政, 近廢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侈之欲,內積怨女, 外有曠夫。今皇嗣不興,東宮未立,傷和逆理,斷絕人 倫之所致也。非但陛下行此而已,豎宦之人亦復虛 以形勢威侮良家,取女閉之,至有白首,歿無配偶,逆 於天心。昔武王入殷,出傾宮之女;成湯遭災,以六事 剋己;魯僖遇旱,而自責祈雨。皆以精誠,轉禍為福。自 枯旱以來,彌歷年歲,未聞陛下改過之效,徒勞至尊 暴露風塵,誠無益也。又下州郡祈神致請。昔齊有大 旱,景公欲祀河伯,晏子諫曰:「不可。夫河伯以水為城 國,魚」鱉為民庶,水盡魚枯,豈不欲雨?自是不能致也。 陛下所行,但務其華,不尋其實,猶緣木求魚,卻行求 前。誠宜推信革政,崇道變惑,出後宮不御之女,理天 下冤枉之獄,除大官重膳之費。夫五品不訓,責在司 徒,有非其位,宜急黜斥。臣自藩外,擢典納言,學薄智 淺,不足以對。《易。傳》曰:「陽感天,不旋日。」惟陛「下留神裁 察。」因召見舉及尚書令成翊世、僕射黃瓊,問以得失。 舉等並對以為宜慎官人,去斥貪汙,離遠佞邪,循文 帝之儉,遵孝明之教,則時雨必應。帝曰:「百官貪汙佞 邪者為誰乎?」舉獨對曰:「臣從下州,超備機密,不足以 別群臣。然公卿大臣數有直言者,忠貞也;阿諛苟容 者,佞邪也。司徒視事六年,未聞有忠言異謀,愚心在 此。」其後以事免。司徒劉崎遷舉司隸校尉。

陽嘉四年春,旱。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四年二月,自去冬旱,至於是月。」

永和四年旱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永和四年「八月,太原郡旱,民庶 流冗。癸丑,遣光祿大夫,案行稟貸,除更賦。」

中帝永嘉元年質帝即位夏旱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永嘉元年正月丁丑,即位,夏四 月壬申雩。五月甲午,太后詔曰:「朕以不德,託母天下, 布政不明,每失厥中。自春涉夏,大旱炎赫,憂心京京, 故得禱祈明祀,冀蒙潤澤。前雖得雨,而宿麥頗傷,比 日陰雲,還復開霽,寤寐永歎,重懷慘結。將二千石令 長不崇寬和暴刻之為乎?其令中都官繫囚,罪非殊 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須立秋。郡國有名山大澤 能興雲雨者,二千石長吏各潔齋請禱,竭誠盡禮。又 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 愍焉。昔文王葬枯骨,人賴其德。今遣使者案行,若無 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恤,以慰孤魂。」按《五行志》, 「時沖帝初崩,太尉李固勸太后及兄梁」冀立嗣帝,擇 年長有德者,天下賴之,則功名不朽。「年幼未可知,如 後不善,悔無所及。」時太后及冀貪立年幼,欲久自專, 遂立質帝,八歲。此《不用德》。

質帝本初元年旱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注本》 「初元年二月,京師旱。」

桓帝建和元年旱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建和元年「夏四月丙午,詔曰:比 起陵塋,彌歷時歲,力役既廣,徒隸尢勤。頃雨澤不沾, 密雲復散,倘或在茲,其令徒作陵者減刑各六月。」

元嘉元年夏旱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元嘉元年夏四月,京師旱,任城、 梁國饑,民相食。」 按《五行志》:「是時梁冀秉政,妻子並 受寵封踰節。」

延熹元年旱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元年六月。大雩。」 按《五行 志》。陳蕃《上疏》:「宮女多聚,不御憂悲之感,以致水旱 之困也。」

延熹四年秋,旱。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四年秋七月,京師雩減公卿以 下奉貸王侯半租,占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 五大夫錢,各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