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靈帝熹平五年夏旱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五年。夏四月。大雩。使侍御 史行詔獄。亭部。理冤枉。原輕繫。休囚徒。」 按《五行志》。 蔡邕作《伯夷叔齊碑》曰: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 名山,求獲答應。時處士平陽蘇騰,字元成,夢陟首陽, 有神馬之使在道。明覺而思之,以其夢陟狀上聞天 子,開三府請雨,使者與郡縣戶曹掾吏,登山升祠,手 書要曰:「君況我聖主,以洪澤之福,天尋興雲,即降甘 雨也。」

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光和五年夏旱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光和六年夏,大旱。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是時常侍黃 門。僭作威福。

獻帝興平元年大旱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興平元年秋七月,三輔大旱,自 四月至於是月。帝避正殿請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輕 繫。是歲穀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 白骨委積。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為饑人作 糜粥,經日而死者無筭。帝疑賦恤有虛,乃親於御座 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使侍中劉艾出讓有司。於是」 尚書令以下皆詣省閣謝。奏收侯汶考實。詔曰:「未忍 致汶於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後。多得全濟。 按《五行 志》。是時李傕郭汜專權縱肆。

興平二年夏四月,大旱。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

建安十九年夏四月旱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