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始三年夏大旱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永始四年夏,大旱。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哀帝建平四年旱

按《漢書哀帝本紀》:「建平四年春,大旱。」

平帝元始二年旱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二年四月,郡國大旱蝗,青州 尤甚,民流亡。」

後漢

後漢行雩禮求雨之制。

按《後漢書禮儀志》:「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 澤,若少府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 行雩禮求雨,閉諸陽,衣皂,興土龍,立土人,舞僮二佾, 七日一變,如故事。反拘朱索社,伐朱鼓,禱賽以少牢 如禮。」

光武帝建武三年大旱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注》: 「建武三年七月,雒陽大旱,帝至南郊求雨,即日雨。 建武五年夏四月,旱,蝗。」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五年夏四月旱蝗。五月丙子 詔曰:久旱傷麥。秋種未下。朕甚憂之。將殘吏未勝。獄 多冤結。元元愁恨。感動天地乎。其令中都官三輔郡 國出繫囚。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見徒免為庶人。務 進柔良。退貪酷。各正厥事焉。」按《五行志》。方儲《對 策》曰:「百姓苦士卒煩碎,責租稅失中,暴師外營,經歷 三時,內有怨女,外有曠夫。王者熟推其祥,揆合於天, 圖之事情,旱災可除。夫旱者過日,天王無意於百姓, 恩德不行,萬民煩擾,故天應以無澤。」

建武六年,旱。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六年春正月辛酉。詔曰。往歲 水旱蝗蟲為災。穀價騰躍。人用困乏。朕惟百姓無以 自贍。惻然憫之。其命郡國有穀者給稟」按《五行志》。 《古今注》:「建武六年六月,旱。」

建武九年春,旱。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注》 云云。

建武十二年五月,旱。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注》 云云。

建武十八年,旱。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十八年五月,旱。」

建武二十一年六月,旱。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注》 云云。

明帝永平元年五月旱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注》云 云。

永平三年夏,旱。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三年夏旱,秋八月詔曰:朕奉承 祖業,無有善政。日月薄蝕,彗孛見天,水旱不節,稼穡 不成,人無宿儲,下生愁墊。雖夙夜勤思,而智能不逮。 昔楚莊無災,以致戒懼;魯哀禍大,天不降譴。今之動 變,倘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職,以匡無德。古者卿士獻 詩,百工箴諫,其言事者,靡有所諱。」 按《鍾離意傳》:「永 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意詣闕免冠上疏曰:「伏見 陛下以天時小旱,憂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責,而 比日密雲,遂無大潤,豈政有未得應天心者邪?昔成 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邪?使人疾邪?宮室崇 邪?女謁盛邪?苞苴行邪?讒夫昌邪?竊見北宮大作,人 失農時,此所謂宮室崇也。自古非苦宮室小狹,但患 人不安寧,宜且罷止,以應天心。臣意以匹夫之才,無 有行能,久食重祿,擢備近臣,比受厚賜,喜懼相半,不 勝愚戇征營,罪當萬死。」帝策詔報曰:「湯引六事,咎在 一人,其冠履勿謝。比上天降旱,密雲數會,朕慼然慚 懼,思獲嘉應,故分布禱請,闚候風雲,北祈明堂,南設 雩場。今又敕大匠止作諸宮減省不急,庶消災譴。」詔 因謝公卿百寮,遂應時澍雨焉。

永平八年冬,旱。

永平十一年八月,旱。

永平十五年八月,旱。

按以上《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古今 注》云云。

永平十八年三月,旱。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十八年夏四月已未。詔曰:自春 已來。時雨不降。宿麥傷旱。秋種未下。政失厥中。憂懼 而已。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及流民無名數欲占 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而不能自存者粟。人三 斛。理冤獄。錄輕繫。二千石分禱五嶽四瀆。郡界有名 山大川能興雲致雨者。長吏各潔齋禱請。冀蒙嘉澍。」 按《章帝本紀》。十八年八月即位。是歲京師及三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