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楚伐宋,取彭城以封魚石。鄭畔於中國而附楚,襄與 諸侯共圖彭城,城鄭虎牢以禦楚。是歲鄭伯使公子 發來聘,使大夫會吳於善道,外結二國,內得鄭聘,有 炕陽動眾之應。」

七年,魯旱。

按《春秋》魯襄公八年「秋九月,大雩。」 按《左傳》「旱也。」 按《漢書。五行志》,襄公八年「九月大雩。」時作三軍,季氏 盛。

十五年,魯旱。

按《春秋魯襄公十六年》:「秋,大雩。」 按《公羊傳》。先是, 「伐許」,「齊侯圍城」,動民之應。

十六年,魯旱。

按《春秋魯襄公十七年》:「秋九月,大雩。」 按《公羊傳》。 「比年仍見圍」,不暇恤民之應。

二十七年,魯旱。

按《春秋》魯襄公二十八年:「秋,大雩。」 按《左傳》「旱也。」

大全高氏曰:「春無冰,秋旱,此皆人事所召,而僭用大禮以祈之,不亦悖乎?」

按《公羊傳》。公方久如楚,先是豫賦於民之所致。 按《漢書?五行志》:襄公二十八年八月,大雩。先是,比年 晉使荀吳、齊使慶封來聘。是夏邾子來朝。襄有炕陽 自大之應。

景王六年魯旱

按《春秋魯昭公三年》「八月,大雩。」 按《左傳》「旱也。」 按 《公羊傳》。先是,公季孫《宿比》如晉。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三年「八月,大雩。」劉歆以為,昭公 即位,年十九矣,猶有童心,居喪不哀,炕陽失眾。 九年,魯旱。

按《春秋魯昭公六年》:「秋九月,大雩。」 按《左傳》「旱也。」 按《公羊傳》。先是季孫宿如晉,是後叔弓與公比如 楚,有《豫賦》之煩也。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六年「九月,大雩。先是,莒牟夷以 二邑來奔,莒怒伐魯,叔弓帥師拒而敗之,昭得入晉, 外和大國,內獲二邑,取勝鄰國,有炕陽動眾之應。」 十一年,魯旱。

按《春秋》,「魯昭公八年秋,大旱。」

大全杜氏曰:「秋雩過也。」

按《公羊傳》。先是,公如楚,半年乃歸,費多賦重所致。 十九年,魯旱。

按《春秋魯昭公十六年》「九月,大雩。」 按《左傳》「旱也。」 按《公羊傳》。先是,公數如晉。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十六年九月,大雩。先是,昭公母 夫人歸氏薨,昭不慼乂,大蒐於比蒲。晉叔向曰:「魯有 大喪而不廢蒐,國不恤喪,不忌君也;君亡慼容,不顧 親也。」殆其失國與?三年同占。

敬王二年魯旱

按《春秋魯昭公二十四年》:「秋八月,大雩。」 按《左傳》「旱 也。」 按《公羊傳》。先是,公如晉,仲孫貜卒,民被其役, 是年叔倪出會,故秋,七月復大雩。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二十四年》「八月,大雩。」劉歆以為, 《左氏傳》二十三年,「邾師城翼」,還經魯地,魯襲取邾師, 獲其三大夫。邾人愬於晉,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是 春迺歸之。

三年,魯大旱。

按《春秋》魯昭公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 雩。」 按《左傳》,秋書「再雩,旱甚也。」 按《公羊傳》,又雩者 何,又雩者非雩也,聚眾以逐季氏也。

按:《穀梁傳》:「季者,有中之辭也,又有繼之辭也。」

不言中辛,中辛無事,緣有上辛大雩,故言「又」也。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二十五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 又雩,旱甚也。」劉歆以為時后氏與季氏有隙,又季氏 之族有淫妻為讒,使季平子與族人相惡,皆共譖平 子。子家駒諫曰:「讒人以君儌倖,不可。」昭公遂伐季氏, 為所敗,出奔齊。

十一年,魯旱。

按《春秋》魯定公元年:「九月,大雩。」 按《公羊傳》。定公 得立尢,喜而「不恤民」之應。

十七年,魯旱。

按《春秋》,魯定公七年:「秋,大雩。九月,大雩。」

大全汪氏曰:《左氏》以「再雩」為旱甚。經書雩祭二十有一,惟昭二十五年及此年書「再雩」,災之甚而變之大者也。昭公不克自省,而有陽州之孫;定公又不知儆,而有二玉之竊;世卿之逆,陪臣之橫,其致一也。故比事書之,以為後鑑。

二十二年,《魯》旱。

按《春秋魯定公十二年》:「秋,大雩。」 按《公羊傳》。承前 費重不恤民,又重之以齊師伐我,我自救之役。 按《漢書五行志》,定公十年九月,大雩。先是定公自將 侵鄭,歸而城中城二大夫帥師圍鄆。按左公穀三傳俱作定公十二

年。《漢書》十字下疑脫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