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許,雨晴天淨,眾僧見殿前甎上有『月明識』三字,非墨 非粉,傍有巨人,足跡微濕,人咸異之。有碑存。」

宣德十年,旱。

按《湖廣通志》:「宣德十年夏,慈利大旱,疫。」

英宗正統元年旱

按《名山藏》,「正統元年四月,天久不雨,命考察群吏方 面及郡守有闕,令遵宣宗皇帝敕旨保舉。若犯贓罪 并坐舉者,命三法司有犯罪即會官覆審毋淹。 正統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正統三年,處州旱。」

正統五年,旱。

按《大政紀》:「正統五年三月,畿輔大旱,命刑部右侍郎 何文淵說法救荒。」

正統七年,旱。

按《大政紀》:「正統七年四月大旱,命右都御史王文同 太監興安審成獄。六月丙辰,畿輔大旱,命吏部右侍 郎魏驥賑濟饑民。」

正統九年,旱。

按《大政紀》:「正統九年夏四月,旱,遣官禱雨岳鎮海瀆。」 「正統十一年,旱。」

按《大政紀》,正統十一年五月禮部左侍郎王英奏,「京 師去冬小雪。今春徂夏。雨澤不降,種不入土,小民缺 食。乞賜賑恤之恩,并臣等省愆戒飭。以回天意。」從之。 按《湖廣通志》。正統十年,黃梅大旱。

代宗景泰元年旱

按《大政紀》:景泰元年四月丙子,南京吏部尚書魏驥, 會法司因旱恤刑,主決惡逆王剛。翼日雨。或以剛年 少,欲緩之,驥曰:「此婦人之仁,天道不時,正為此也。」遂 決。翼日而雨。又戍卒四人牧馬,三人互毆,一人死之, 有司卻拷訊三人,內一人當之。驥曰:「罪一人則情可 矜,罪三人則律不合,宜上請。」卒得旨,三人各杖一百, 改戍邊城。

按《名山藏》,「景泰元年五月,旱不雨。」

景泰二年,旱。

按《福建通志》:「景泰二年,春夏大旱,斗米二百錢。 景泰三年,旱。」

按《名山藏》,「景泰三年十月,鳳陽、安慶、浙江、湖廣諸府 旱。」

景泰四年旱。

按《名山藏》,「景泰四年七月,旱。」

按《雲南通志》:「景泰四年,昆明、姚安大旱,民多饑死。 景泰六年旱。」

按《名山藏》,「景泰六年五月,旱。」

景泰七年旱。

按《名山藏》「景泰七年六月,淮安、揚州、鳳陽三府大旱。」 按《浙江通志》。景泰七年十月,西湖水竭,底成平陸。 按《湖廣通志》。景泰七年,安鄉大旱。

英宗天順元年旱

按《浙江通志》:「天順元年,杭州、嘉興旱。」

天順二年旱。

按《浙江通志》:「天順二年,嘉興大旱,運河竭。」

按《湖廣通志》:「天順二年,漢陽漢川大旱,人相食。慈利 大旱,自五月至九月不雨,醴陵大旱,饑。」

天順三年旱。

按《名山藏》天順三年十一月,湖廣旱饑,命設策賑撫 按《湖廣通志》。天順三年,巴陵常德大旱。

天順五年旱。

按《湖廣通志》:「天順五年,興寧大旱。」

天順十二年旱。

按《福建通志》:「天順十二年,夏秋旱。」

天順二十二年旱。

按《福建通志》:「天順二十二年夏,旱。」

憲宗成化元年旱

按《大政紀》:「成化元年三月,以旱災免陝西延安等處 稅糧八萬七千一百石有奇。」

按《陝西通志》:「成化元年三月,陝西旱。」

成化二年,旱。

按《明通紀》:「成化二年二月,江淮旱,人相食。」

按《陝西通志》:「成化二年四月,河州大旱,人相食。」 成化三年旱。

按《江西通志》:「成化三年夏,南昌府屬三月不雨,大無 禾。」

成化四年,旱。

按《大政紀》:「成化四年五月,京師大旱。六月,以旱災免 江西南昌等府衛官民田并山塘屯田秋糧子粒,凡 二百八十八萬六千三百餘石。」

按《湖廣通志》:「成化四年,安陸旱。」

成化五年,旱。

按《湖廣通志》:「成化五年,石門大旱。」

成化六年,旱。

按《大政紀》:「成化六年八月,以旱災免山東濟南、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