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雨,實為農憂,禱祀之事,禮所不廢。朕已擇期詣山 川壇,躬為禱之。爾中書各官其代告諸祠,且命皇后 與諸妃親執爨,為昔日農家之食,令太子諸王供饋』」 於齋所。至是日四鼓,太祖素服,草履,徒步出詣山川 壇,「設槁席露坐,晝曝於日,頃刻不移;夜臥於地,衣不 解帶。」皇太子捧榼進蔬食,雜麻麥菽粟凡三日。既而 大雨,四郊霑足。

洪武五年旱。

按《大政紀》:洪武五年五月戊午,上憂天久不雨,命皇 后妃以下皆蔬食。是夜大雨,皇后具冠服賀曰:「妾侍 陛下二十年,每見愛民之心,拳拳於念慮之間。今茲 天旱,陛下誠言所孚,天心感格,遂致雨澤之應,民得 足食,妾敢進賀。」上曰:「人君所以養民也,民與君為一 體,民食有缺,吾心何安?幸天垂念,獲茲甘雨,吾何德 以堪?」皇后能同心憂勤,天下國家所賴也。

按《明寶訓》:洪武五年五月戊午,夏至,祭皇地祇於方 丘。禮畢,駕還乾清宮。皇后妃嬪見太祖曰:「方農時,天 久不雨,秧苗尚未入土,朕恐民之失望也,甚憂之。汝 等宜皆蔬食,自今日始,俟雨澤降復,常膳如故。」於是 宮中自后妃而下皆蔬食。是夜大雨,詰旦水深三尺。 洪武八年旱。

按《大政紀》:「洪武八年八月,京師大旱。」

洪武十一年旱。

按《四川總志》:「洪武十一年,滎昌大旱,餓莩盈路。 洪武十四年,旱。」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四年,金陵久不雨,詔罰守城 指揮俸,罪其不祈雨也。」

洪武二十年,旱。

按《福建通志》:「洪武二十年,大旱。」

洪武二十六年旱。

按《大政紀》:「洪武二十六年夏四月,京師大旱,求直言, 錄囚徒。」

成祖永樂元年旱

按《湖廣通志》:「永樂元年,安鄉大旱。」

按《廣西通志》:「永樂元年,平樂大旱。」

永樂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永樂三年,台州旱,二麥無收。」

永樂十四年,旱。

按《浙江通志》:「永樂十四年夏,大旱,疫癘。」

永樂二十一年,旱。

按《浙江通志》:「永樂二十一年,溫州旱,饑,死者盈路。」

宣宗宣德元年旱

按《湖廣通志》:「宣德元年夏,嘉魚大旱。」

宣德二年,旱。

按《名山藏》。宣德二年九月,上曰:「比聞平陽夏秋亢旱, 稼穡不登,他州縣皆不以聞,有畏忌乎?其敕山西布、 按二司察旱傷,在所免其賦,令有司加撫綏,毋使流 移。」十二月,陝西旱,命有司開倉賑濟,出絹五萬匹、綿 布十萬匹給其尢,艱食者止一切科徵。作《書媿詩》示 行在戶部尚書夏原吉,詩曰:「關中歲屢歉,民食無所」 資。郡縣既上言,能不軫恤之。《周禮》十二政,散貨首所 宜。給帛遣使者,發粟飭有司。臨軒戒將命,遄往毋遲 遲。命下苟或後,施濟安所期。吾聞有道世,民免寒與 饑。循己不遑寧,因情書媿辭。

宣德三年,旱。

按《名山藏》:「宣德三年六月,太原、大同沁、汾諸州縣旱。 上曰:『郡縣告饑者眾,朕發廩勸分,無敢後,其令有司 熟講救荒政』。」

按《陝西通志》:「宣德三年,陝西大旱。」

宣德四年,旱。

按《大政紀》:「宣德四年九月丁巳,山西萬泉縣丞王琦 奏,本縣旱饑,稅糧無收。命戶部量免其租稅。」

宣德八年,旱。

按《大政紀》:「宣德八年四月,畿內及河南、山東、山西並 奏,自春及夏,雨澤不降,人民饑窘,頒寬恤之詔、賑恤 之詔二十一條,蠲免拖欠各項歲派課程及今年夏 稅差役並失班人匠免罰工,軍民乏食者,所在官司 驗口賑濟。六月,上以天久不雨,禱祀未應,憂之,作《閔 旱》之詩示群臣。」

宣德九年,旱。

按《明昭代典則》:「宣德九年八月,河南、江西旱災,敕諭 巡撫侍郎于謙、周忱,撫恤兵民。」

按《名山藏》,「宣德九年八月,揚、鎮、江、蘓、松、常、湖廣、浙江、 江西諸州縣旱,皆傳恤之。」

按《江南通志》:「宣德九年大旱,江潮涸竭,麥禾不收,道 殣相望。」

按《浙江通志》:「宣德九年,金華、台州大旱。」

按《湖廣通志》:「宣德九年,安鄉、慈利大旱。」

按《廣西通志》:「宣德九年夏五月,南寧府不雨。郡守李 晟齋沐虔禱於天寧寺,以副都統茂淨典厥職,五日 剋應。黑雲蔽空,雷電交作,甘霖如注,燈燭盡滅。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