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八十三卷目錄

 儀象部彙考一

  上古地皇氏一則 葛天氏一則 太昊伏羲氏一則 黃帝有熊氏一則 顓頊高陽

  氏一則

  陶唐氏帝堯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漢武帝太初一則

  後漢和帝永元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桓帝延熹一則

  吳總一則

  晉安帝義熙一則

  宋文帝元嘉二則

  梁總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太宗永興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麟德一則 元宗開元三則

  後唐明宗長興一則

曆法典第八十三卷

儀象部彙考一

上古

地皇氏始定三辰分宵晝

按《路史》,地皇氏:「爰定三辰,是分宵晝。」

見《通曆》。或謂三辰有度,晝夜有經,何定分之有?曰:不然。茲特後世作儀器以揆躔度、準盈虛以正昏明者,固非移日月而易晝夜也。是知躔度晷景之用,有自於此矣。

葛天氏儗旋穹作權象

按《路史》葛天氏:葛天者,權天也,爰儗旋穹作權象,故 以葛天為號。

《說文》:「葛,蓋也。」 與「𪆰」 皆音蓋。而《集韻》:蓋,覆也。

太昊伏羲氏始作旋蓋

按《路史》:「太昊伏羲氏迎日,推策歲月日時,亡《易》於作 旋,蓋著躔舍。」

《隋志》云:蓋天者,周髀是也。本包羲氏立周天度,其傳則周公受之於商,周人制之,謂之周髀。言天如蓋笠,地似覆盤,背中高而四下。商者,周大夫商高也。按《周髀算經》,商高答周公云:古者包羲立周天歷度。」 趙君卿云:「立周天歷度,建章蔀之法。」 後揚雄《洛下閎》、張衡之流,俱衍渾天之說,而蓋遂廢。世亦不知其為太昊之法與「渾天」 之非也。有「《排渾別》見。

黃帝有熊氏始命容成作蓋天以象周天之形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通鑑前編》。引《外紀》云云。 按《路史》。命容成。作「蓋天綜六術以定氣象。」

顓頊高陽氏始作渾天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事物紀原》云云。

按《路史》注,律家皆謂顓帝始作渾儀,故後世尊用之, 不能改。《益都傳》巴郡洛下閎改顓玉曆為太初,云「後 八百年差一日。」隋顏慜楚上言亦云,又詳《張胄元傳》, 按《歷帝紀》,「顓頊造渾儀,黃帝為蓋天」,以古未有歲差 之法。如《顓帝曆》冬至日宿牛初,今宿斗六度,古正月 建丑,又歲與歲合,今亦差一辰。且如《堯典》日短星昴, 今則日短東壁矣。其疏如此。顓帝之渾儀,其法則實 蓋爾。故《劉氏曆正問》云:「顓帝造渾儀,黃帝為蓋天。」皆 以天象於蓋,非今之所謂渾也。有排渾別見。

陶唐氏

帝堯即位命羲和立渾儀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晉書天文志》。《春秋文曜 鉤》云。「唐堯即位。羲和立渾儀。」此則儀象之設。其來遠 矣。

有虞氏

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按《書經虞書舜典》云云。

璿,美玉。璣。衡。玉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蔡注「在察也。美珠謂之璿。璣,機也。以璿飾璣,所以象天體之轉運也。衡,橫也,謂衡簫也。以玉為管,橫而設之,所以窺璣而齊七政之運行,猶今之渾天儀也。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運行於天,有遲有速,有順有逆,猶人君之有政事也。」此言舜初攝位,整理庶務,首察璣衡,以齊七政,蓋曆象授時,所當先也。按渾天儀者,《天文志》云:「言天體者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絕無師說,不知其狀如何。周髀之術,以為天似覆盆,蓋以斗極為中,中高而四邊下,日月傍行遶之,日近而見之為晝,日遠而不見為夜。蔡邕以為考驗天象,多所違失。《渾天說》曰:「天之形狀似鳥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猶卵之裹黃,圓如彈丸」,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渾然也。其術以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見者一百八十二度半強,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南五十五度當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二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