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必係此日此地之南北差,變為東西差。故論天行,則地心與日月兩心相參直,實不失食;而從人目所見,則日月相距近變為遠,實不得食。然惟此地為然,若在他方,未必不漸見食,并全見食也。此亦千百年偶遇一、二次,非常有者也。推前驗後。

「交食之法,上推往古,下驗將來,百千萬年,當如指掌。若悉用古法推步,窮年累月,不可得竟矣。今用新法諸表,遠愬唐虞,下沿萬祀,開卷瞭然,不費功力。如春秋以來有比月書食者,有不書日不書朔者,依法考求,斷其是非,定其日朔,至易而至當也。至欲累求向後若干年,應得若干食,是皆不用全表,但檢交周度」 表,便可得之,「五星」 準日。

推算五星,皆以太陽為準,其近太陽而伏則疾行,其對太陽而衝則退行。且太陽之行又遲疾不一,則推五星宜於各本行外,并太陽遲疾之行,俱入算內,始為得之。乃舊法於合伏日數,時多時寡,徒以本星段目定之,故不免有差一二度者。計日則或十日或半月矣。新法改正伏見密合。

五星伏見,各以距太陽之度分為限。顧舊法惟用黃道距度,如謂太陽在降婁初度,歲星在十五度,即定為見限,非也。須知五星有緯南、緯北之分,黃道又有正斜升降之勢,各宮不同,所以加減各異。此理未明,故有差至一二旬或一月,甚且推見而實伏、推伏而實見者。新法改正五星緯度。

太陰本道斜交黃道,因生距度與陰陽二曆,即五星亦然。五星相距緯度多寡不一,而其斜交黃道,莫不與月同理。故其兩交亦曰「正交、中交」 ,其在南、在北兩半周,亦曰「陰陽二曆。」 從是各定加減,方可合天。又土、木、火三星衝太陽緯大,合伏太陽緯小;金、水順伏緯小,逆伏緯大。新法一一詳求,舊未能也。

金水伏見

「金星或合太陽而不伏,水星離太陽而不見。所以然者,金緯甚大。凡逆行緯在北七度餘,而合太陽於壽星、大火二宮,則雖與日合,其光不伏。一日晨夕兩見者,皆坐此,故水緯僅四度餘。」 設令緯向是南,合太陽於壽星,嗣後雖離四度,夕猶不見也;合太陽於降婁,嗣後雖離四度,晨猶不見也。此二則用渾儀一測便見,非舊法所能知也。

恆星東移

「恆星以黃極為極,故各宿距星行度時近赤極,亦或時遠赤極。」 蓋行漸近極,即赤極所出過距星線漸密,而其本宿赤道弧較小;行漸遠極,即過距星線漸疏,其本宿赤道弧則較大。此由二道各極不同,非距星有異,行或易位也。即如觜宿距星,漢測距參二度,唐測一度,宋測一度,迄半度,元測五分。今測之不啻無分,且侵人參宿二十四分,此其明驗也。然其故至今日始明。又宋時所定十二宮次,各在某宿度,今皆不然,正因恆星有本行宿度,已東栘十餘度矣。舊法未諳,故所算日月五星過宮,俱多舛錯。新法改正,繪星大備。

舊法繪星,僅依河南見界,即中國所見之星,亦未全備。新法「周天皆有」 ,不但全備中國見界而已。又新法所定二十八宿,先後大小,俱合天象。其分恆星大小有六等之別,前此未聞。又依各星光測各星性,為天文占驗大用,亦新法所創有也。

天漢破疑

天漢斜絡天體與天異色。昔稱「雲漢」 ,疑為白氣者,非也。新法測以遠鏡,始知是無算小星攢聚成形,即積尸氣等亦然。足破從前謬解。

四餘刪改

「羅㬋即白道之正交,乃太陰自南愬北,交於黃道之一點。點有本行,而羅㬋正對之點,即為計都」 ,即為中交矣。月孛乃月所行極高之點,至此其行極遲。孛者悖也,謂其交轉兩行,若相悖云爾。乃從前日者之流指羅計月孛為星,謂其所躔宿度,各有吉凶,惑世誣民,莫此為甚。至於紫氣一餘,細考諸曜,實無此種行度,欲測候無象可明,欲推算,無數可定,欲論述又無理可據。明係前人妄增,後人傅會。今俱改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