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星見時刻,又自不等。所以然者,太陽由黃道而下,地平或十度或十五度,或至三十度有奇,原自不等。而星在黃道南,相距必多數度;在北,相距必少數度,其限豈可泥乎?大略土、木、火三星較太陽行遲,行後太陽夕伏晨見。金、水二星順天東旋,較太陽行疾,行先太陽晨伏夕見。逆行反是。其與太陽遇也,亦夕伏晨見。太陰行較太陽更疾,晨伏夕見。至於金星之緯,不及八度,則凡逆行合太陽於壽星、大火二宮,而其緯又在北七度以上,雖與日合,其光不伏,一日晨夕皆可見之。水星之緯惟四度,餘若其緯向南,合太陽於壽星,此後去離夕必不見;合太陽於降婁,此後去離晨必不見。金合而不伏,水離而不見」 ,此二故者,《渾儀》解之。他如恆星,亦有夕伏晨見者,一因黃道之經緯度,一因其小大等第,即為見伏之限,故亦可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