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餘。舊加紫氣,名為四餘,亦謂之「四隱曜。」 然詳求天行,實無紫氣,且絕無當於推步之術,故《西法》棄而不錄。第取三餘:一羅㬋,一計都,一月孛。羅㬋即白道之正交,計都即中交也。月道自南愬北,以交於黃道之一點,此點有本行,每日左旋三分有奇,而羅㬋正對之點,即為計都。蓋兩規斜絡,其兩交之二點,必正相對也。月孛是月所行圈,極高極遠之點,謂月離於是其行極遲,其體見極小。蓋孛云者,指其交轉兩行相悖之義,故其平行右旋,每日七分有奇。是三點者,土、木、火諸星,本圈亦有之,名義皆同,第其各行不同耳。古曆悉所未諳,悉置不推不錄。新法用算五星之緯,故於本曆各詳其名數云。獨惜日者之流,以羅計、月孛等名,皆指為星,謂其所躔宿度,各有吉凶,用以推人祿命。不知周天諸道諸點,皆人所設,以便揆算其行度耳,並非實物,何與吉凶?至「紫氣」 一曜,或謂生於閏餘,或謂土木相會,或謂古人以是紀直年宿,故二十八年而一周天,都無義理可考。故《月離曆指》詳論其必無是曜也。

五緯異行

「土木、火金水五曜,名為緯星」者,謂其日有近南近北之行,與恆星異也。夫五緯之行,各有二種:其一為本行。如填星約三十年行天一周日二分;歲星約十二年一周天,日五分;熒惑將滿,二年一周天,日三十五分。太白、辰星皆隨太陽,每年旋天一周,各有盈縮,各有加減,分各有本天之最高與最衝,即其最高,又各有本行。論其行界。亦分四種。非若《回回曆》總一最高也。其二在於本行之外。西法稱為歲行。蓋各星會太陽一次成一周也。因此歲行之規。亦名《小輪》。推知各星順逆留疾諸情。故依新法圖五緯各有一不同,心圈一均,圈一小輪。凡星在小輪極遠之所,必合太陽,其行順而疾,其體見小。凡在小輪極近之所,其行逆而疾,其體見大。土木火行逆,則衝太陽,金水。行逆,夕伏而合;行順,晨伏而合。其各順行轉逆,逆行轉順之兩中界為留,留非不行,乃際於極,遲行之所也。留段前後,或順或逆,皆有遲行。其土木火行逆即衝太陽,而金水則否者,緣土木火之本天,大皆以太陽為心而包地,得與太陽衝,而金水之本天,雖亦以太陽為心而不包地,不能衝太陽也。金水不能衝太陽,而能與之離。金離太陽四十八度,水離二十四度。

五緯緯行

太陽之行,因黃道斜交於赤道,故其距赤道之緯南緯北也,各二十三度有半,以成二至,是黃道者,太陽之軌蹟也。太陰本道,又斜交於黃道,最遠之距為五度,以生陰陽二曆。五星之道,雖相距緯度各異,而其斜絡黃道,則與月道同理,故皆借月道諸名名之。其兩交之所,亦謂正交、中交。其在南、在北兩半周,亦謂「陰陽二曆。」 審是而五星緯行,庶可詳求矣。蓋各本道外之歲行小輪,恆與黃道為平行,而又斜交於本道,其上半恆在黃、本二道中。凡星躔於此,則減本道之緯,其下半恆在本道外。星躔於此,則加其緯。然此小輪之緯向,則恆不變。如土星三十年行天一周,其在正中二交之下,必無緯度分十五年恆北,十五年恆南耳。凡衝太陽,因在小輪下半,即加本道緯度。凡會太陽,因在小輪上半,即減緯度。他星亦猶是也。其或行近於地,小輪加緯益多,太白至夕伏合之際,因其近地,其緯幾及八度矣。《中曆》不諳緯行之原,一見金星在緯南北七、八、九度,即詑謂本星失行,豈非誣乎?又《中曆》亦有五星南北緯行圖,亦界以黃道,本道似矣,但其逆行之蹟,恆作一斜方形,此甚非也。五緯不行,直線安得方形?以此新法圖分二種:一,設人在地仰觀天上進退諸行,故於上三星衝太陽、下二星夕伏時,第作一僅似之圓形。凡衝太陽如在本道交上,則不作圓形,即彷彿「一」 之字形而已。一,各星近遠於地之圖,要皆《舊曆》所未諳也。

五星伏見

「五星之光與日相較,譬猶螢火之於庭燎,光本非滅,第為大光所奪,人莫能睹耳。」 舊曆亦曉此理,故用黃道距度以定諸星伏見。如謂太陽在降婁初度,歲星在十五度,即以為見限,似矣。然而諸星各有緯南、緯北之分,黃道有正斜升降之勢,各宮不同,何得泥距度以定限乎?新法定限,惟以地平為主。緣地平障蔽日光。能使星或伏或見耳。夫日之下於地平。其光漸殺。所謂晨昏。此晨昏光之久暫。四時不等。即冥漠等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