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復於元度,其數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有奇,其一為太陽會於列宿天之某星,行天一周,而復與元星會。」 但其星每歲有本行,故須加本行以定歲。而其所須加者,新法定為五十一秒,所謂歲差也。然而日曆紀年,惟以全日推算,不用小餘。如以太陽十二次會合太陰為歲也,為三百五十四日,每「二年三年而閏一月,中曆是已。」 如以太陽周十二宮次為歲也,為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而閏一日,西曆是巳。此紀年之概也。紀月有二:或因太陰會朔一次以定,謂太陰之月。或因太陽行一宮次以定,謂太陽之月。顧其十二分年之一分則一也。一月之終分有大盡小盡者,比如初朔子正,苟二朔者,過二十九日外而不及第三十日之子正,則謂之小,過子正,則謂之「大。」 大則二朔同一天干,小則不同矣。故有三十日弱,時刻不及者,曆家不得名「大」 ;或二十九日強,而時刻已逾者,曆家仍不得名「小」 也。且宇內地度不同,而月之大小因以互異。比如京師第二朔,在子初二刻,未到子正,其月為小。而西安此朔,則巳在子正初刻,又當為大盡矣。地度愈遠,時刻愈差,非可強而同之也。月有閏者,太陽躔一宮之時,與月會合二次以成者也。其月因無中氣,故謂之閏。但古法置閏用平節氣,而新法用太陽所躔天度節氣,故閏有合有否,或先後一月不等也。

晝夜晨昏

「太陽隨宗動天,西行一周而復於元界,謂之一日。東升西降,循環無端。其在曆家起算,判定一界,以為依據,則恆以太陽在子在午為準也。」論從子午起算之日,每歲實行度分,日日不等,差較一刻有餘。蓋緣黃道夏遲冬疾,差餘四分,而黃、赤二道又廣狹異距,則率度必不同分,此其所當審者也。今論晝夜,太陽在地平上。人目可得而睹,謂之晝。太陽漸隱,地平之下,人目無見,則謂之夜。是晝夜者。全由人居以分隨方。極出地若干,隨時。太陽躔某宮其晝夜刻分,皆可依法推算焉。然而法算與目見恆異,蓋太陽體大算法,皆以體心出地為晝始,而人目以一見日輪即為晝始。又日出沒升降度有斜正不同,又地平各曜出沒之界,受清蒙氣有變,凡此皆非人目能辨,故曆家立有視差法也。一晝一夜平分為十二時,時各八刻,一日十二時共刻九十有六,此恆率也。其晝夜永短,逓遷之故,則不但日行南陸、北陸不同而己,亦由北極出地,高庳互異,而永短因焉。比如赤道正過天頂之地,兩極合於地平,其晝夜均停,絕無永短。又極在天頂,赤道與地平平行其下,晝夜亦無長短之較。但太陽百八十日恆見,百八十日恆隱耳。此外諸方,各有永短。顧其一歲之中,晝夜均停者四日,握算者引而伸之,據四日之一日,逐漸加減,因得九十日之晝夜長短,隨可以推終歲之數也。再論晨昏,是分晝分夜之二界也。太陽將出未出數刻之前,其光東發,星光斬為所奪,是名為晨;太陽已入,迴光返照,亦經數刻,始逌然滅盡,是名為昏。其久暫分數,亦因冬夏而分短長。新法以日在地平下十八度內為晨昏之限。但太陽行此十八度,又各方各宮不等,因有五刻、七刻、十刻之別。若論極高七十二度以上之度,則夏月晨昏相切,雖至丙夜,無甚黯黑也。

太陰

太陰之行,參錯不一,推步籌算,為力倍艱。苟或分秒乖違,交食豈能密合?故必細審其行度所以然,而後可立法致用也。蓋月較諸曜本旋之外,行復多種。第一曰「平行,一日十三度有奇。但此行之界凡四:一界是從某宮次度分起,算此界定而不動。二界為本天之最高,此非定界。每日自順天右行七分有奇,是月」距本天最高一日為十三度三分有奇也。故其平行二十七日三十刻有奇為一周,已復於宮次元度。又必再行二十三刻有奇為二十七日五十三刻,始能及於本天之最高。此行新法謂之《月自行中曆》,於此周謂之轉周,滿一周謂之轉終。其最高則行八年有奇而周天,謂之月孛。三界為黃白二道相交之所。所謂「正交」、「中交。」此界亦自有行,乃逆行也。自東而西。每日三分有奇,則月平行距正交一日為十三度十三分有奇,至二十七日二十七刻,減交行之一度二十三分,得二十七日十五刻有奇,月乃回於元界曆,謂之「交終四界。」是與太陽去離太陽一日約行一度,則太陰距太陽為十二度十分有奇。至二十九日五十三刻有奇,逐及太陽,復與之會曆,謂朔策是也。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