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線,遇星而交,而復相離各底本道而止,乃為三角形 者數矣,最便推算。且恆星依本法彼此相推,不但其 緯度終古不易,即相距之經度差亦終古不易。故凡 推七政者,必用恆星為界,而後諸曜之遠近,灼然不 爽也。

「終引所資以測恆星者,如測器、如子午線、如北極出 地高、如視差」等,皆是也。蓋測星有三求:一求出地平 上度分,則用《象限儀》;二求相距,則用紀限儀;三求距 黃赤二道之度,則用渾天儀。若子午線者,諸星行度, 升之極、降之始也。北極出地者,所以正高下也。凡用 儀,必以儀上極與本地之極高下相當,即經緯皆相 當,故測星者使無子午以正東西升降,無極高以正 南北高下,即一切推算之法無從措手。若視差就地 半徑差論,恆星以距地遠得免。就清蒙差論,則恆星 近、地平必皆有之,測時宜用減矣。

第二卷,測恆星黃赤本行,其行黃道上,即歲差也。《中 曆》論歲差有曰:「未能測其所以然,第以全曆推之,二 萬六千八百八十年差一周天,每歲差一分三十餘 秒。上推至帝嚳甲子四十年,日在虛六度,至夏王不 降;乙未三十五年,日退入女宿;商武乙丙寅四年,日 退入牛宿;周簡王丁亥十二年,日退入斗宿;宋度宗」 戊辰四年,日退入箕宿四度二分,餘且言此定算也。 又或測日度者以月食衝求之,可謂巧矣。然而皆非 也。夫每歲所差甚少,月食分數頗寬,安得借此求彼? 此其謬一。謂日退者即日逆行,古來測日,但有盈縮, 有公行,有本行,退逆之行,理所必無,此其謬二。既言 未測其所以然,何從而得一定之算?此其謬三。西法 則以黃道二分二至為界,據古所測某恆星距界之 度,從而復測之,乃見遷移,以較中古。上古,此星離冬 至漸遠如前,此居冬至者虛也。今巳順行東去,繼之 者為女、為牛、為斗,又後為箕矣。是知歲差係恆星前 行,與七政依黃道本行無異。此為真所以然,非日退 之說也。且西測星,非詳得其分秒,置不用,非三四器、 三四人同時並得在一分以內者,置不用,此新法所 以獨密也。所得歲差定數為五十一秒。依六十算由此得 恆星歲實、小餘,為二十四刻九分,又約二十七秒,乃 古今不易之則也。

問:「星歲無差,既有定算如此,曆家不用以推年日何?」 曰:「立歲限以定所為主,如四時,如二至二分等,日行 皆有定所。星算雖定,而其右旋於各節氣恆無定所, 故難用推年日也。」

考黃、赤道宿度,今古變易,緣諸星隨黃道斜交赤道 故也。每見太陽之行黃道,夏日距赤道北,冬距其南, 逐年如此,豈非由二道斜交之故乎?曆家同時測日 經,而兩道上所測度分必異,又所差日各不等,此為 日經之變。如從兩極各出直線以交日心,引之徑過 以至赤道,兩線必不復會於一點。以是知日經緯在 「赤道恆變,即恆星亦然。」逐漸右旋,即赤道宿度逐漸 有變,其數多寡,前後必異。惟黃道經度則終古如一, 而星亦終古如一。斗恆似斗,尾恆似鉤。古二星在一 直線者,今時亦然,彼此相距皆同也。

累測黃赤兩道恆星之經度,以推古今各宿積及本 度,並載《曆指》。讀者以「參觜不仍舊次」為疑,不知宿在 黃赤二道,原有分別。其依黃道不變之度分,參前觜 後,終古恆然。若依赤道而論,在昔雖先觜後參,而近 自二百年來,則參先而觜後矣。蓋因兩道從兩極出 線以定度數,故有異也。

第三卷以黃道經緯變赤道經緯及繪星圖數法。蓋 星之去離赤道無恆,而其去離黃道有恆,即黃赤二 道之相距,亦如有恆。以兩有恆求一無恆,則依曲線 三角形以乘除三率等法推算可得。若直欲從赤道 求之,無由而得矣。緣星行依黃道以向赤道,時有遷 移故也。

繪圖。舊以「恆隱」圈界為總圖界星偏,河南之南不復 有圖矣。新法因見隱圈南北隨地不同,故以兩極為 心,以赤道為界。或又簡以中土恆見之圈為界,繪總 星圖。閩、粵以北可見諸星,無不具載。至圖內正斜各 圈、直曲各線,依星本經緯應入其中者,本卷一一詳 之。乃除天漢、積屍氣等無算小星外,凡可見可測者, 別以六等,令星在圖在天,大小異形,無不相肖。 《月離曆指》計四卷,首卷論測月平行策及遲疾加減 正數,如各種行度。一隨宗動天日一周行;二依本天 順白道,自西而東平行。此或以太陽為界,從合朔起 算。或以宮次節氣為界,從各點起算,謂之交周。滿一 周謂交終。三依本輪自行,從東而西,然依「輪之上順 行,依輪之下,則逆本天而行。但緣月行甚疾,地面但 見其遲,不見其逆,此行謂之轉行,滿一周謂轉終。四 隨次輪,乃本輪之周。復有一小輪,其心隨本輪左旋, 月在其上則又右旋,滿一周名為次轉終也。五為交 行。月行白道,出入黃道西行,所交於黃道中線兩點, 一名正交,一名中交,舊所」稱「羅計」是也。外又一次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