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實測則有,而據之以推,度數頗微,無大用。又一面輪 使月,一面恆照下向地。此亦無關疏密,皆置不論。 論測月平行,乃因視差及蒙氣差參錯,難分月體。且 月體恆虧,無從測心。以此測月最繁,度分難得其準, 須按西古今法,於月食時驗而知之。《晉史》姜岌亦以 月食衝驗太陽所在,然而考太陽之躔度易,考太陰 之離度難,在姜為倒用,兩率皆疏矣。且平行亦非一 食可驗也。蓋任用一食,僅得當時之行度,何由遽定 平行?必擇前後兩食各率均齊者以為兩限,然後取 其中積平分之,庶免日去地時近時遠,所生闇虛,時 大時小,與夫月轉時遲時疾,時在最高,時在最庳。諸 凡月行不平之緣也。但欲得此前後食,務須求之記 載。今考《二十一史天文志》,但記有年月日,而略時刻 分秒,無已借西曆補之。

論測正中交行度,蓋月本圈之自行度曰轉,行及於 黃道曰交,而轉滿一周曰「交終」,其在後不及轉之度, 即謂兩交之逆行也。測法亦用月食,考古無傳,仍依 《西史》如前法,用兩月食測其前後各率均齊,得交逆 行日三分十一秒,歲十九度零十九秒四十三微,此 為二千年前古測。後史各加密測,推得交行每年盈 一秒四十二纖,應減。

《論用不同心圈》與用小輪名異理同,皆藉以分布度 數,解明七政盈縮遲疾之行。乃公借古今測定本輪 之大小、遠近之比例,以求加減差立推算各表之法。 然而創始難工,增修易善。曆家積功二千餘年,至近 代測驗而後漸次加精,較古為密也。

《終定太陰諸行曆,元》宜命一定地,以憑起算,即依本 地初度初分為準,以加以減,推算各地本時本曜之 各所在度分。此法從古未有,且測北極出地中率不 合。蓋前人未悟地半徑差與蒙氣差,於二至所測之 高,應有加減,故未得真高也。

二卷,論測次輪次加減遲疾,及半徑差、月徑地景徑 等,乃引《古今西史》月天諸輪之圖,解各所遲疾行之 理,并經緯隨時度分,更推假如令數,與圖互相發明。 因知欲求月離真所,非一均數可定。蓋雖加減本輪 之自行度,可得定朔定朢,緣距限在五度內故。然而 二弦及弦左右之自行差,則異於朔朢,其距限大至 七度半強矣。故據次輪之自行加減,立第二均數,於 理為盡。從是可得太陰之視行實經度。

次定交周交行及交行之曆元,皆於月食取法。蓋須 前後兩月食,其距太陽之最高遠近均等,兩食分等, 兩食之在陰曆、陽曆,正交、中交亦略等,則因兩食之 中積而得交會及交終之數。依此用三率法,以各數 推得交行之度分,又得月平行距交之度,並其平行 距宮次或節氣之度,兩數之較為三分十一秒,是為 兩交一日逆行之數,所謂羅計行度也。若交行之曆 元,亦於兩月食得其諸率各等,則必并得其距交亦 等。蓋交終由兩食之經時而知。今定交應,則因兩食 之月距交等度,考其中積時,自行滿交周外,即得其 距交幾何度分,是曆元也。遂命曰某年天正冬至為 曆元,而某處某府為曆元本所。

又次測黃白二道相距度分,法求月軌極高,以免諸 視差加減故乃得距赤度分。去減黃赤距度,餘為黃 白距度。此西古今通法。《中曆》黃白相距,恆大於西術, 謬矣。其推月食恆小於天驗,殆緣於此。

論月視差,此因地半徑而生,與他曜同。但月天視地 為近為卑,則地與本天各半徑之比例,其視差並大, 古今累測,得數無異,約一度。故測太陰先得其視高, 乃以地半徑差加之,得數又以蒙氣差減之,此為實 高。如反推,則得其實高。乃以地半徑差減之,得數又 以蒙氣差加之,此為視高。具見本表。但蒙氣之差,因 地因時,所在各異,必求本地勢、本時刻之確數。定之 終。測月徑地景徑,或由月食測定食分,并推求其自 行距交距黃道等率而得。或以測太陽之似徑比於 地,而并記其月距地,設三角形,推月與地各徑,又地 半徑之比例,而兩徑可定。

三卷,論測日月地大小近遠之比例。引古今法數種, 先求各視徑大小。如日食時,月視徑隨地不等,其各 視徑與實徑大小絕異。又如月視地為小,月天視六 曜天為小,去人又近。後定日月之實,徑推各體之容, 詳測日月各距地之高,論月天象數及諸日表之原。 四卷,論測太陰見伏光體,并《四餘》,辯天行無紫氣等, 引古今交食以証新法,並為後學之資。蓋因中史失 載交食分秒,及陰陽曆與太陽之距最高,太陰之自 行度分等,後人無憑推步,以資修改,故悉取之。《西史 交食曆指》第一卷,詳太陽光景、地景及日食之故,先 引界說如何為暗體原光照光,次光滿光。又如何為 初景、次景滿景?蓋食生於景,景生於光,滿景非暗也, 稱光暗之中,即日月食可辨。

凡交食或地食光於月景為日食,或月體食光於地 景為月食。乃日、月、地三球,各體大小不等,有靜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