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若干,以高弧過其度下至地平,即限其地平經度。或 在東西之南,若北,如北,極高四十度,日躔在實沈初 度。設本度在西,地平高五十度,以高弧過之,得其至 地平距正西南約二十三度,即實沈初度依本高度 及極高之西地平經度也。若依時刻考之,先以本躔 度正對午正,《隨轉儀》令所得時,切子午圈下,乃以高 弧過其躔度如前。查地平經度,假令前得二十三度。 今以申初初刻求之,所得復同。

求太陽出地平高度

日月諸曜東昇漸至天中,所得高度,不獨前後時有 異,即前後等逐日相較,亦皆異者,乃其依黃道行,去 赤道內外遠近恆不一故也。法以本儀黃道上本躔 度正切子午圈下,其正切之處至地平圈,即得太陽 午正初刻之高。因視赤道此時交東地平度,依所得 度東入十五度,隨將高弧過本躔度下至地平圈,而 《高弧》所載度分,即太陽午初初刻之高度。若以前度 出十五度,必《高弧》過本躔度,至西地平,顯太陽未初 初刻之高。餘時俱倣此。欲逐刻求之,即以三度四十 五分出入赤道為準。蓋躔度之交,地平距午前後等, 得高度亦等。假如北極高四十度,日躔為鶉首初度, 移居子午圈,得其距地平,約高七十三度半,此時則 秋分初度。交東《地平》使依赤道入三十度,即巳正,而 高弧過躔度至地平為五十七度三十餘分,乃太陽 在巳正之高度。或出三十度,即未正,而躔度西距地 平所得高度,亦五十七度三十餘分。設太陽躔星紀 初度,以本度居子午圈,得其地平高二十六度三十 分,乃春分初度。在東地平使入三十度為巳正,測得 高度二十三度四十分。轉儀往西,如前出三十度,得 未正高度相等。若用時盤求之,免查赤道度。必先以 盤上午正及躔度,如法居子午圈,任儀左右。轉至本 時,交子午圈,亦如前,得高度矣。或更以日景求高度, 與求時刻無異。見後段但遇表無景處,即過高弧以定 日高焉。

用渾儀成高弧表

「凡製長圓、地平象限等日晷界時刻及節氣線,必依 高弧得所以然。」法依本北極高正儀,隨將黃道上本 節氣躔度,使之從子午圈或左或右,任取一刻或四 刻為限,而每限必與高弧相交,因得太陽在某節氣 某日某時刻高度若干。其時刻在午正前後等者,得 高度亦等。故求其左,不必復求其右。試以夏至初度 北極高四十度,得其午正高七十三度三十分,未初 高六十九度一十二分,未正五十九度五十一分,戌 初高四度一十五分。午前及他節氣俱倣此,但距兩 至等,得同時高度亦等,如芒種與小暑,小滿與大暑, 甚至大雪與小寒之類是也。因極高四十度,列表如 左:

求恆星地平經緯度

恒星較地平經緯,與太陽地平經緯不異,俱以南北 得經高度。得緯法,先依極高安球,隨以太陽躔度移 居子午圈,並與時盤午正脗合,任取某時刻于盤上, 以之正對子午圈後,令高弧與所求星相交,即得球 上本星本時所向方位,及所距地平遠近之度。如北 極高四十度,太陽躔星紀初度,如法正對時盤。設寅 「初求角宿南星之地平經緯」,乃以盤上寅初初刻對 子午圈,以高弧過其星,得交度一十七度,為本星當 時之高度,即本地平緯也。因而高弧偏東南二十七 度為本星方位,即本地平經也。復依此視球上方位, 得氐宿東出五車偏西,軒轅距午略東,俱一一與天 上相應。即更以象限等器測星之高,用高弧試于球 上,鮮有不合者,則雖大象森羅,而此器殆最為彰著 者矣。

求星前後合伏之時

諸星會合太陽,前後伏見,必依其體之大小,而本行 遲速,則又須時多寡不一。蓋體大易顯,雖近太陽亦 得見。體小必距太陽遠始見,稍近即伏矣。遠近約有 定限,如土星限一十一度,木星十度,火與水十一度 有半,金星五度。至恆星則依六等定限,約為十度、十 二度、十四、十五、十六及十七度。此外最小者惟暗乃 見,而最大者即更近亦得見矣。論遲疾,因五緯右旋, 各有順行、退行之異,伏見難以時限,而恆星則共一 本行,獨以形體分別其見伏之時耳。若依黃道,以星 與太陽相距定合,伏則誤也。蓋黃道升降有斜正能 變其星見之時,雖設距度同,其見時必異。故正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