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得赤道同居約四十七度;北極高四十度,赤道止居 地平四十一度。此皆斜球中實沈初度之升度也。是 赤道較黃道恆少。如北極高三十度,得赤道與實沈 初度之同入約七十度;北極高四十度,則赤道同入 約七十五度。此其斜球之降度,是赤道較黃道反多 也。至欲以赤道升降度,反查黃道同。出入之度,法同 此。

求黃道見與不見之弧

依北極出地異同,故黃道隨處有先後,全見或恆見 與恆不見之弧,因太陽左行,遂以出入分晝夜,此常 法也。然亦有出而不入、入而不出之時,何也?北極高 度較二道相距最遠之餘弧,二道相距二十三度半餘弧為六十六度有奇 或小、或大,或等不同。小則黃道諸度,每日盡為出入, 無恆見與恆不見之弧,而晝夜並得滿二十四小時。 若極高與二道相距之餘弧等,即天頂距極與二道 相距亦等。必其天旋行能令冬夏二至與地平齊,故 「太陽在夏至之日常不入,得晝長二十四小時而無 夜。太陽在冬至之日常不出,必夜長二十四小時而 無晝。設北極高弧,大於二道相距之餘弧,即極與天 頂近。」夏至左右之弧,黃道常隨天旋,不入冬至左右 之弧,黃道常隨天旋,不出則得恆見與恆不見之弧。 而本地晝夜長短,每至數月。試令本儀,北極高七十 五度,則見黃道,自大梁宮一十度至鶉火宮二十度, 為恆見不入之弧。太陽此間依宗動行,雖數十次周 天,恆晝無夜。又自大火宮一十度至元枵宮二十度, 為恆不見之弧。太陽此間行數十次周天,長夜無晝。 但太陽近地,平時每為蒙氣中映之,使起入得地遲, 出反得速,宜以加減均之乃可。見日躔曆指

求星當見之時

依北極出地高各方,有恆見、恆不見之星。蓋近北極 星常在地平上,而近南極星則又在地平下,此定理 也。惟往往出沒諸星,每較太陽遠近以為隱見之限。 今欲求其見在何時,并其時刻若干,則如法安球。依本 極高任取一星至東地平,並識其黃道同居地平度。復 查太陽本躔度,因其距之遠近,定本星之出見。假如 畢宿大星在東地平,因得黃道之實沈十度同出,其 西沒必為析木十度矣。設使日躔在實沈十度,即本 星曉出昏入,通不可見;設析木十度為躔度,則本星 反昏出曉入,終夜恆見矣。故求其當見之時,必先以 躔度與時盤午正相對,隨查星之大小等第。凡六等以 定其距日光若干,為見不見之限,乃準如畢宿大星, 為第一等距日光。距日光與距日不同十度。其見限也,設太陽 躔鶉首初度,北極高四十度,令本度正對時盤午正, 得本星出地平。為寅初初刻。漸轉球至太陽將近地 平。其未出約差十度。以正對星紀初度未入前尚高十度可考得寅初一 刻,此後不復見星矣,則本日得見畢宿大星者僅一 刻。又設日躔在鶉首十五度,距本星更遠。依法轉球, 得本星東出,為丑正初刻。至太陽近地,平其不見星 之時,為寅初二刻。總計見時約六刻。或太陽去之愈 遠,其見時愈多,漸可一夜恆見也。

求日月諸曜出沒之廣

赤道交地平之處,為正東正西,而從此左右之地平, 則限諸曜出沒之廣者也。法依《極高安儀》,以太陽諸 曜至地平相交之處為號,限弧即在東或西,可得出 沒之廣。假如太陽躔實沈十五度,北極高四十度。轉 儀令十五度至地平,得偏北二十九度強,東西皆同。 此即本度依本地太陽出沒之廣也。蓋廣弧大小不 一,其緣有二:一緣黃道斜交赤道,因相交之點前後 愈遠,必得本弧愈大;一緣地平所得有正球、斜球。正斜 球解見前因正即廣《弧》小,因斜即廣弧大而愈斜愈大,如 北極高二十度得鶉首初度,出沒廣二十四度。極高 四十度得鶉首初度,出沒廣三十一度。使極高五十 度,即本度廣三十七度。此皆斜球也。若正球,則本度 出沒之廣,大概不外二道相距之弧。

「以出沒之廣」 ,求本黃道度及北極高度,

夫出沒之廣,或以測得,或任設若干度,而以之求本 黃道度。法,先定度於地平圈,依其在正東西之距南 或北,令本儀以黃道之中線正交其度,乃識黃道何 度,即本黃道出沒之廣之度也。欲求北極高度,亦先 於地平圈查本出沒之廣,所得度,用點作識,遂令儀 轉使本太陽躔度正交本地平度。蓋必相交,然後儀 上之極高,正合天上之極高,否則將子午圈低昂試 之,必躔度與地平所識度脗合乃止。

求太陽地平經度

凡圈有經緯者,必以縱距為經,橫距為緯。若諸曜不 正行於圈下,即隨其距等之圈可當經行。今諸曜較 地平,以高度相距得緯,而最距之極即天頂。以南北 距得經,而初界在正東、正西,末界在正南、正北,雖諸 曜出離地平,而經度仍歸之。法如黃道上太陽,本躔 度未有高度,必令之至地平,因求地平經度,與求出 沒之廣同。設太陽距地平有高度,則依前法求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