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貧, 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 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 駐聽久之,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 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譚論,申旦不』」 寐。自此名譽日茂。

《北史李彪傳》:「晉世有佐郎王隱,為著作虞預所毀,亡 官在家,晝則樵薪供爨,夜則觀文屬綴,集成《晉書》,存 一代之事。司馬紹敕尚書惟給筆札而已。」

《晉書羅含傳》:含幼孤,為叔母朱氏所養,少有志尚,嘗 晝臥,夢一鳥,文采異常,飛入口中,因驚起說之,朱氏 曰:「鳥有文采,汝後必有文章。」自此後,藻思日新。 《嵇康傳》:「康嘗遊於洛西,暮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 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 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絕倫,遂以授康。」

《羊曼傳》:時朝士過江,初拜官,相飾供饌。曼拜丹陽尹, 客來蚤者,得佳設,日晏則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 不問貴賤。有羊固拜臨海太守,竟日皆美,雖晚至者, 猶獲盛饌。論者以固之豐華,乃不如曼之真率。 《韓友傳》:「宣城太守殷祐有病,友筮之曰:『七月晦日,將 有大鴝鳥來集廳事上,宜勤伺取,若獲者為善,不獲 將成禍胎。乃謹為其備』。」至日,果有大鴝垂尾九尺,來 集廳事上,掩捕得之。祐乃遷石頭都督護,後為吳郡 太守。

《畢卓傳》:「卓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 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 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於甕側,致醉而 去。」

銷夏羊欣年十二隨父不疑為烏程令,吳興太守王 獻之愛之欣嘗夏月著新絹裙晝寢,獻之入縣見之, 書裙數幅而去。

《晉書張重華傳》:重華以謝艾為中堅將軍,配步騎五 千擊麻秋,引師出振武,夜有二梟鳴於牙中。艾曰:「梟, 邀也,六博得梟者勝。今梟鳴牙中,剋敵之兆。」於是進 戰,大破之。

《世說》: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 宿。明晨起,呼謝安、王坦之入,擲疏示之。郗猶在帳內, 謝都無言。王直擲還云:多。宣武取筆欲除,郗不覺竊 從帳中與宣武言。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許掾嘗詣簡文,而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 襟情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簡文 雖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覺造膝,共叉手語,達於將 旦。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 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張憑舉孝廉出都,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 張遂詣劉。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 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真長延 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張退,劉曰:「卿且去,正 當取卿共詣撫軍。」張還船,同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 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

晉孝武年十二,時冬天,晝日不著複衣,但著單練衫 五六重,夜則累茵褥。謝公諫曰:「聖體宜令有常。陛下 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帝曰:「晝動夜靜。」謝公 出嘆曰:「上理不減先帝。」

《晉書范甯傳》:「甯常患目痛,就中書侍郎張湛求方,湛 因嘲之曰:『古方宋陽里子少得其術,以授魯東門伯, 魯東門伯以授左丘明,遂世世相傳,及漢杜子夏、鄭 康成,魏高堂隆,晉左太沖,凡此諸賢,並有目疾,得此 方云: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 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氣簁,蘊於 胸中七日,然後納諸方寸。修之一時,近能數其目睫, 遠視尺捶之餘,長服不已,洞見牆壁之外,非但明目, 乃亦延年』。」

《晉書馮跋載記》:「跋嘗夜見天門開,神光赫然,燭於庭 內。又犯熙禁,懼禍,乃與諸弟逃於山澤。每夜獨行,猛 獸常為避路。」

《顧愷之傳》:「愷之,義熙初為散騎常侍,與劉瞻連省,夜 於月下長詠,瞻每遙贊之,愷之彌自力忘倦。瞻將眠, 令人代己,愷之不覺有異,遂申旦而止。」

《夏統傳》:統幼孤貧,養親以孝聞,睦於兄弟,每採梠求 食,星行夜歸。

《華陽國志》:「臨邛縣有火井,夜時光映上照。民欲其火 光,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以 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

《玉堂閒話》:「晉將作少監袁繼謙常說頃居青社,假一 第而處之,聞多凶怪,昏暝即不敢出戶庭,合門驚懼, 莫能安寢。忽一夕聞吼聲,若有呼於瓮中者,其聲重 濁,舉家怖懼,必謂其怪之尤者。遂於窗隙窺之,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