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乎?」

《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篇》:「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 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 曰:『季孫不疾而問諸疾,禮與』?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 大故,則不宿于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處于內。 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于內,雖問其疾可也』。」 《禮記檀弓》:「魯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 『由,爾責于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夫』!」子路 出,夫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穆伯之喪,敬姜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知禮 矣。」

《禮器》: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 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 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戶, 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聞之曰: 「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

《說苑》:「巫馬期治單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處,以身 親之,而單父治。」

《呂氏春秋愛類篇》:「公輸般為高雲梯,欲攻宋。墨子聞 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莊子外物篇》:「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予 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 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君曰:『漁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會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漁何 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箕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 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殺龜以卜 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

《新序》: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 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梁之邊亭人劬力 數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 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 己,因往夜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 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 曰:「惡是何可搆?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褊之甚也。若 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弗令 知也。」於是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 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 梁亭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乃謝以重幣, 而請交於梁王。故梁、楚之歡,由宋就始。

《列子黃帝篇》: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 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 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 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 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韓子內儲說上七術》篇:「戴驩宋太宰,夜使人曰:『吾聞 數夜有乘轀車至李史門者,謹為我伺之』。使人報曰: 『不見轀車,見有奉笥而與李史語者。有間,李、史受笥』。」 《新序》:「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滅 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熊渠子見 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列子周穆王篇》:「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 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則呻 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 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遊燕宮觀,恣意所欲,其 樂無比,覺則復役。人有慰喻其勤者,役夫曰:『人生百 日,晝夜各分。我晝為僕,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 比,何所怨哉』?」尹氏心營世事,慮鍾家業,心形俱疲,夜 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僕,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 罵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尹氏病 之,以訪其友。友曰:「若位足榮身,資財有餘,勝人遠矣。 夜夢為僕,苦逸之復,數之常也。若欲覺夢兼之,豈可 得耶?」尹氏聞其友言,寬其役夫之程,「減己思慮之事, 疾並少間。」

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取而朝忘。 《列女傳》:齊女徐吾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相從夜績。 李吾謂其屬曰:「徐吾燭數不屬,請無與夜也。」徐吾曰: 「妾起常先,息常後,灑掃陳席以待來者。自與蔽薄,坐 常處下,凡為貧,燭不屬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 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餘光乎?」李吾 莫能應。遂復與夜,終無後言。

《韓非子》: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 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 書而悅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燕相白王,大悅,國以治。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 撝之,日為之反三舍。」

道應訓尹需學御三年而無得焉。私自苦痛,常寢想 之。中夜夢受秋駕於師,明日往朝,師望之謂之曰:「吾 非愛道於子也,恐子不可予也,今日教子以秋駕。」尹 需反走,北面再拜曰:「臣有天幸,今夕固夢受之。」 《抱朴子仙藥篇》:「楚文子服地黃八年,夜視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