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釋詁

朝旦、夙、晨、晙,早也。

《晙》,亦明也。早者,《說文》云:「晨也。從日在甲上。」丁,古文甲字。今即以不晚為早。朝者,《鄘風·蝃蝀》云:「崇朝其雨。」《毛傳》云:「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為終朝。旦者,《說文》云:「明也。從日在一上一地也。」《陳風東門之枌》云:「糓旦于差。」夙者,《齊風》「東方未明」云「不夙則莫。」晨者,《說文》云:「晨,昧爽也。」東方未明,云「不能晨夜」,晙亦明之早也。

釋言

《宵》,夜也。

舍人曰:宵,陽氣消也。《詩》云:「肅肅宵征。」《書》曰:「宵中星虛。」

《素問》

生氣通天論篇

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 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 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靈樞經》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夕則人氣始衰,夜半人氣入藏。是故暮而收斂其氣,隔拒其邪,無擾筋骨,無煩勞也;無見霧露,宜清淨也。若反此而欲如三時之動作,則形體乃為邪所困薄矣。氣者。元府也。三時平旦。日中日西也。

金匱真言論篇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 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 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雞鳴至平旦」,陽氣始生,應春升之氣,故為「陰中之陽。」「平旦至日中」,陽氣正隆,應夏長之氣,故為「陽中之陽。」「日中至黃昏」,陽氣始衰,應秋收之氣,故為「陽中之陰。」「合夜至雞鳴」,陽氣在內,應冬藏之氣,故為「陰中之陰。」故曰:「一日之中,亦有四時。」人之陰陽出入,一日之中而亦有四時也,故平人之《脈法》而亦應之。

《史記》

歷書

《撫十二節》,卒于丑。

「撫」,猶循也。自「平明寅」至「雞鳴丑」,凡十二辰。辰盡丑,又至「明朝寅」,便是一日一夜。

天官書

「太白出西方,昏而出陰,陰兵強;『暮食出,小弱;夜半出, 中弱;雞鳴出,大弱』」,是謂「陰陷于陽。其在東方,乘明而 出陽,陽兵強;雞鳴出,小弱;夜半出,中弱,昏出,大弱」,是 謂「陽陷于陰。」

《漢書》

天文志

晷影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陽也。陽用事則日進 而北,晝進而長,陽勝,故為溫暑。陰用事則日退而南, 晝退而短,陰勝,故為涼寒也。

《淮南子》

天文訓

「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登於扶 桑,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於曲阿,是謂旦明;至於曾 泉,是謂早食;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於衡陽,是謂隅 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至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悲 谷,是謂晡時;至於女紀,是謂大還;至於淵虞,是謂高 舂;至於連石,是謂下舂;至於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 馬,是謂「縣車。」至於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 昏。」日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 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禹以為「朝晝昏夜。」

《後漢書》

律歷志

《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不漏數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 金水承陽,先後日下,速則先日,遲而後留,留而後逆, 逆與日違,違而後速,速與日競,競又先日,遲速順逆, 晨夕生焉。

黃道去極、日景之生,據儀表也。「漏刻之生,以去極遠 近差乘節氣之差」,如遠近而差一刻,以相增損。昏明 之生,以天度乘晝漏,夜漏減,三百而一為定度。以減 天度餘為明;加定度一為昏。其餘四之,如法為少,不 盡,三之,如法為強,餘半法以上以成強,強三為少,少 四為度,其強二為少弱也。又以日度餘為少強,而各 加焉。

冬至晝漏刻四十五,夜漏刻五十五,昏中星奎六。 旦中星亢:二。少強退一

《小寒晝漏刻》四十五。八分夜漏刻,五十四。二分昏中星:婁 六半。強退一旦中星氐:七。少弱退二

《大寒晝漏刻》四十六。八分夜漏刻:五十三。二分昏中星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