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貞元九年春正月庚辰朔,朝賀畢,上賦《退朝觀仗歸 營詩》。

二月庚戌朔。先是,宰臣以三節次宴府縣,有供帳之 弊,請以宴錢分給,各令諸司選勝宴會。從之。是日中 和節,宰相宴于曲江亭,諸司隨便,自是分宴焉。 《唐書韋彤傳》:天寶中,詔尚食朔朢進食太廟,天子使 中人侍祠,有司不與也。貞元十二年,帝始詔朔朢食 畀宗正、太常合供。于是彤與博士裴堪議曰:「禮,宗廟 朔朢不祭,園寢則有之。」帝曰:「是禮先帝裁定,遽更之, 其謂朕何?」徐議其可,而朔望食卒不廢。

《遵生八牋》韓文公云:「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 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與糧,三揖窮鬼而送之。」相傳 高陽氏子好衣敝食糜。正月晦日巷死。世人于是日 作粥糜,破衣棄于巷,祝曰:「送窮鬼。」

《舊唐書敬宗本紀》:「寶曆二年九月丁丑朔,大合宴于 宣和殿,陳百戲,至丙戌方巳。」

《穆宗蕭皇后傳》:「開成中,正月朢夜,帝于咸泰殿陳燈 燭,奏仙韶樂,二宮太后俱集,奉觴上壽,如家人禮。」 《東觀奏記》:「大中十一年正月朔,上御含元殿受朝,太 子太師盧鈞年八十,自樂懸之南,步而及殿墀,稱賀 上前,聲容緩朗,舉朝服之。」

《酉陽雜俎》:「昆吾陸鹽,周十餘里,無水,自生末鹽。月滿 則如積雪,味甘;月虧則如薄霜,味苦,月盡則全盡。」 《封氏聞見錄》:「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 朢日為之,以大麻緪,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繫小索數 百條挂于前,分二朋,兩鉤齊挽,當大緪之中,立大旗 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輸,名曰拔河。」 《五代史李琪傳》:明宗初即位,乃詔群臣五日一隨宰 相入見內殿,謂之起居。琪以謂非唐故事,請罷五日 起居,而復朔朢入閤。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數 見群臣也,不可罷,而朔朢入閤可復。然唐故事,天子 日御殿見群臣曰常參。朔朢薦食諸陵寢,有思慕之 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群臣,曰入閤。宣政,前殿 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閤。」其不御前殿 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閤門而入,百官俟朝 于衙者,因隨以入見,故謂之「入閤。」然衙,朝也,其禮尊; 閤,宴見也,其事殺。自乾符已後,因亂禮闕,天子不能 日見群臣而見朔朢,故正衙常日廢仗,而朔朢入閤 有仗。其後習見,遂以入閤為重,至出御前殿,猶謂之 「入閤」,其後亦廢,至是而復。然有司不能講正其事,凡 群臣五日一入見中興殿、便殿也。此入閤之遺制,而 謂之「起居」,朔朢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謂之「入閤」, 琪皆不能正也。

《清異錄》:蜀孟昶月旦必素飧,性喜薯藥,左右因呼薯 藥為「月一盤。」

《五代史契丹傳》:「契丹貴日,每月朔旦東向而拜日。」 《遼史太祖本紀》:「天贊三年九月丙申朔,庚子,拜日于 蹛林。」

《聖宗本紀》:「統和五年三月癸亥朔,幸長春宮,賞花釣 魚,以牡丹遍賜近臣。」

《宋史·禮志》:太祖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賀于崇元 殿,服袞冕,設宮懸,退,群臣詣皇太后宮門舉賀。 《燕翼詒謀錄》:前代賜時服,唯將相、翰林學士至諸軍 大校而止。建隆三年,太祖皇帝謂宰相曰:「時服不賜 百官,甚無謂也,宜並賜之。」乃以冬十月朔,賜文武常 參官時服。自後遂為定制。

《宋史樂志》:「三元觀燈,自唐以後,常于正月朢夜,開坊 市門然燈。宋因之,上元前後各一日,城中張燈,大內 正門結綵為山樓影燈,起露臺,教坊陳百戲。」

《玉海》:「淳化二年十二月丙寅朔,上御文德殿,群臣入 閤,禮畢,賜百官廊下餐。」

《宋史李昉傳》:「至道元年正月朢,上觀燈乾元樓,召昉 賜坐于側,酌御樽酒飲之,自取果餌以賜。」

昉雅厚張垍而薄張佖,及昉罷相,垍草制,深攻詆之, 而佖朔朢必詣昉。或謂佖曰:「李公待君不厚,何數詣 之?」佖曰:「我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嘗一有請求,此 吾所以重之也。」

《禮志》:「咸平二年二月晦,賞花宴于後苑,帝作《中春賞 花釣魚詩》,儒臣皆賦,遂射于水殿,盡歡而罷。」

《玉海》:景德四年正月己亥朔,御朝元殿,受朝賀,群臣 上壽,諸道進奉,下詔肆眚。司天言:「日抱戴佳氣覆宮 闕。」上作詩賜近臣屬和。

大中祥符六年正月癸巳朔,五星同色。占曰:「天下兵 偃。」

天聖二年正月壬寅朔,率百官上皇太后壽于會慶 殿。是日,景雲見。

皇祐二年四月朔,幸金明池,司天言「雲色黃,其形輪 囷。」此聖孝感天之應。

《夢溪筆談》:熙寧六年,有司上言,日當蝕。四月朔,上為 徹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見日蝕,百官入賀,是 日有皇子之慶。蔡子正為樞密副使,獻詩一首,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