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間,端門設庭燎火炬。端門外設五尺三尺鐙,月照 星明,雖夜猶晝矣。」

《南史謝靈運傳》:「靈運為永嘉太守。郡有山水,靈運素 所愛好,既不得志,遂肆意遨遊,動踰旬朔。」

《異苑》:「西河有鐘在水中,晦朔輒鳴,聲響悲激,羈客聞 而悽愴。」

《南史王騫傳》:「騫諸女子姪皆嬪王尚主,朔朢來歸,輜 軿填咽,非所欲也。敕歲中不過一再見。」

《梁書孔休源傳》:「休源遺令薄葬,節朔薦蔬韭而已。」 《隋書禮儀志》:「後齊正晦汎舟,皇帝乘輿鼓吹,至行殿, 升御坐,乘板輿,以與王公登舟置酒,非預汎者,坐于 便幕。」

《北史裴叔業傳》:「叔業兄子粲,閔帝初復為中書令。後 正月晦,帝出臨洛濱,粲起御前,再拜上壽酒。帝曰:『昔 北海入朝,蹔竊神器,爾日卿戒之以酒,今欲我飲,何 異于往情』?粲曰:『北海志在沈湎,故諫其所失。陛下齊 聖溫克,臣敢獻微誠』。帝曰:『甚媿來譽』。」仍為命酌。 《隋書音樂志》: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會群臣于紫 極殿,始用百戲。宣帝即位,廣召雜伎,增修百戲,魚龍 曼延之伎,常陳殿前。

《荊楚歲時記》:「元日至于月晦,並為酺聚飲食,士女泛 舟,或臨水宴樂。」每月皆有弦朢晦朔,以正月初年, 時俗重以為節也。《玉燭寶典》曰:「元日至月晦,令並酺 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為度厄。」今世人 唯晦日臨河解除,婦人或湔裙。

十月朔日黍臛,俗謂之「秦歲首。」今北人此日設「麻 羹豆飯」,當為其始熟嘗新耳。

《隋書禮儀志》:「季春晦,儺、磔牲于宮門及城四門,以禳 陰氣。」

《北史柳彧傳》:彧見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 抵戲,上奏請禁絕之,曰:「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 月望夜,充街塞陌,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 為女服,竭貲破產,競此一時。請頒天下,並即禁斷。」詔 可其奏。

《婆利國傳》:「祭祀必以月晦。盤貯酒餚,浮之流水。」 《玉燭寶典》:「正月之朔,是謂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禰。」 《唐書百官志》:「皇帝巡幸,兩京文武官職事五品以上, 月朔以表參起居。」

《六典》·膳部「節日食料,有晦日膏糜。」

《舊唐書禮儀志》:乾封二年,改元為總章。明年三月,下 詔曰:「合宮聽朔,闡皇軒之茂範;靈府通和,敷帝勛之 景化。」

《唐詩紀事》:「景龍四年正月二十九日晦,幸滻水。」 《全唐詩話》:「十二月晦,諸學士入閤守歲,以皇后乳母 戲適御史大夫竇從一。」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餘篇。帳 殿前結綵樓,命昭容選一篇為新翻《御製曲》,從臣悉 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退,惟沈、 宋二詩不下。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及 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云:『微臣彫朽質, 羞睹豫章才』。詞氣已竭,宋云『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 來猶涉健』。」舉沈乃伏,不敢復爭。

《唐詩紀事》:「高正臣,廣平人,官至衛尉卿。習右軍書法, 睿宗最愛其筆。晦日宴高氏林亭,凡二十一人,皆以 『華』字為韻。」

《唐書張齊賢傳》:武后詔百官議告朔于明堂。太常博 士辟閭石諝曰:「周太史頒朔,邦國是總頒十二朔于 諸侯,天子猶月告者,頒官府都鄙也。」

《摭異記》:「狄仁傑之為相也,有盧氏堂姨,居于午橋南 別墅。姨止有一子,未嘗來都城親戚家。梁公每遇伏 臘晦朔,修禮甚謹。」

《舊唐書音樂志》:「明皇每初年朢夜,御勤政樓,觀燈作 樂,太常樂府懸散樂畢,即遣宮女於樓前縛架,出眺 歌舞以娛之。若繩戲竿木,詭異巧妙,固無其比。」 《明皇本紀》:「開元二十八年春正月,以朢日御勤政樓, 讌群臣樓下連夜燒燈,會大雪而罷。因命自今常以 二月朢日夜為之。」

《唐書禮樂志》:「天寶二年,始以九月朔薦衣于諸陵。」 《唐國史補》:「韋倫為太子少保致仕,每朝朔朢,群從甥 姪候于下馬橋,不減百人。」

《唐書李泌傳》:帝以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 多與上巳同時,欲以三月名節。泌請廢正月晦,以二 月朔為中和節。因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間以 青囊盛百穀瓜李果種,相問遺,號獻生子。里閭釀宜 春酒,以祭勾芒神,祈豐年。百官進農書,以示務本。帝 悅,乃著令與上巳九日為三令節,中外皆賜緡錢燕 會。

《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六年二月戊辰朔,百僚會宴 于曲江亭,上賦《中和節群臣賜宴》七韻。」

五月丙寅朔,上御紫宸受朝。上以是月一陰生,臣子 道長,父子必以是朔面焉,故取朔日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