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惟是夜深時,梔子香濃。」非云夜淺而云夜深,亦此 意也。蓋謂晝午後陰氣用事,而花斂艷藏香,夜午後 陽氣用事,而花敷蕊散香耳。以此知黃昏乃夜深也。 《豹隱記談》楊誠齋詩云:「天上歸來有六更。」蓋內樓五 更絕,梆鼓交作,謂之蝦蟆更。禁門方開,百官隨入,所 謂六更者也。外方則謂之攢點。

鼠璞《西都賦》:「衛以嚴更之署。」注:「嚴更,督夜行鼓也。」此 鹵簿中所謂嚴更警長也。嚴與發嚴及中嚴外辦同。 唐制,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侍中奏開宮門,城 門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嚴,群臣五品 以上,俱集朝堂。未明一刻,搥三鼓為三嚴,侍中、中書 令以下,俱詣西閤奉迎。嚴即嚴肅之義。今以辦嚴為 「辦裝」,因諱而改,恐難例論。

《北苑別錄》:「采茶之法,須是侵晨不可見日。晨則夜露 未晞,,茶芽肥潤。見日則為陽氣所薄,使芽之膏腴內 耗,至受水而不鮮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撾鼓,集群夫 於鳳凰山,監采官人給一牌入山,至辰刻則復鳴鑼 以聚之,恐踰時貪多務得也。」

《保生要錄》:「夫人夜臥,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數遍, 名為乾沐浴。」

藥枕,藥性太熱則熱氣衝上,太冷則冷氣傷腦,唯理 風平涼者,乃為得宜。蔓荊子八分甘菊花八分細辛 六分吳白芷六分芎藭六分白術四分通草八分防 風八分槁本六分羚羊角八分犀角八分黑豆五合 石菖蒲八分,細剉成末,拌勻,以生絹囊盛之,次用碧 羅袋盛之,如枕樣,置盒子中,晚來欲枕時,揭去蓋,不 枕即蓋之,使藥氣不散。枕之日久,耳中微鳴,是藥抽 風之驗。

《攝生要錄書》云:「早出含煨生薑少許,避瘴開胃。又旦 起空腹,不宜見屍,臭氣入鼻,舌白起,口臭欲免,宜飲 少酒。」

真人曰:「平旦欲起時,下床先左腳,一日無災咎,去邪 兼辟惡。」

旦無嗔恚。暮無大醉。

有《教入廣》者。朝不可虛。暮不可實。

夜行,用手掠髮,則精邪不敢近。常啄齒,殺鬼邪。 夜臥,二足屈伸不並,無夢泄。

夜半之食宜戒,申酉前晚食為宜。

《採蘭雜志》:遜頓國有樹,花如牡丹而香,種有雌雄,必 二種並種乃生花,晝開夜合,故以「夜合」為名,又謂之 「有情樹。」若各自種則無花也。

燕地有頻婆,味雖平淡,夜置枕邊,微有香氣,即佛書 所謂「頻婆花,言相思」也。

《捫蝨新話》:「佛書須彌山頂名忉利天山,如腰鼓當山 腰,日月圈繞,照四天下,更為晝夜。」

《紀歷撮要》「朝看天頂穿,夜看四方懸。」

「雨打五更。」「日曬水坑。」

日落西方雲,明朝雨紛紛。日落雲裏走,雨落半夜後 一個星保夜晴。

《談撰》:「風高者道遠,風下者道近。三日三夕者,天下盡 風;二日二夕者,天下半風半雨;一日一夜者,其風行 萬里。」

《袪疑錄》:「雞子日中則正,日昃則偏。」

《農桑輯要》:「北方農俗所傳。春宜早晚耕,夏宜兼夜耕, 秋宜日高耕。」

牧牛每遇耕作之月,除已牧放,夜復飽飼。至五更初, 乘日未出,天氣涼而用之,則力倍於常,半日可倍一 日之功。日高熱喘,便令休息,勿竭其力,以致困乏。此 南方晝耕之法也。若夫北方陸地平遠,牛皆夜耕,以 避晝熱,夜半仍飼以芻豆,以助其力,至明耕畢則放 去。此所謂「節其作息,以養其血氣」也。

凡農所種宿麥,早熟最宜早收。若候齊熟,恐被暴風 急雨所摧,必致拋費。每日至晚,即便載麥上場堆積, 用苫密覆,以防雨作。如搬載不及,即於地內苫積,天 晴乘夜載上場,即攤一二車,薄則易乾。碾過一遍,翻 過又碾一遍,起鞂下場,揚子收起雖未淨,直待所收 麥都碾盡,然後將未淨鞂稗再碾。如此可一日一場, 「比至麥收盡,已碾訖三之一矣。」

蠶時晝夜之間,大概亦分四時,朝暮類春秋,正晝如 夏,夜深如冬,寒暄不一,雖有熱火,合各斟量多少,不 宜一例。

《輟耕錄》:嘗至松江鐘山淨行庵,見籠一雄雞,置於殿 之東簷,請問其故,寺僧云:「蓄此以司晨,蓋有十餘年 矣。」時刻不爽。余竊記張公文潛《明道雜志》云:「雞能司 晨,見於經傳,以為至論」,而未必然也。或天寒雞嬾,至 將旦而未鳴,或夜月出時,鄰雞悉鳴,大抵有情之物, 自不能有常而或變也。若然,則張公之言非歟?因舉 似以詢其所以。僧云:「司晨之雞必以童。若壞其天真。 豈能有常哉。」蓋張公特未知此理故耳。

湖南益陽州,夜中同寢之人,無故忽自相打,每每有 之,名曰「沙魘。」土人熟此,不以為異,唯取冷水噴噀,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