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光,可以為杖。

岱輿山有獸,名「嗽月」,形似豹,飲金泉之液,食銀石之 髓。此獸夜噴白氣,其光如月,可照數十畝。軒轅之世 獲焉。

《元康地記》:「猿與獼猴不共山宿,臨旦相呼。」

《宋書符瑞志》:「鳳凰者,仁鳥也。雄曰鳳,雌曰凰。其鳴雄 曰節節,雌曰足足。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上朔,夕鳴曰 歸昌,昏鳴曰固常,夜鳴曰保長。」

《異苑》:「永陽有山,壁立千仞,巖上有石室,古名為神農 窟。窟前有百藥叢茂,莫不畢備。又別有異物藤花,形 似菱菜,朝紫中綠,晡黃暮青夜赤,五色迭耀。」

潯陽曇樁世居長沙,宅有古井,每夜軏,聞有如炮竹 聲,相承謂之「龍吒。」

殷芸《小說》:燕以日出為旦,日入為夕,蝙蝠以日入為 旦,日出為夕,爭之不決,訴於鳳凰。半路,一禽謂燕曰: 「不須往,鳳凰在。假訓狐權攝。」

梁元帝《纂要》:「一日之計在於晨。」

《梁書·諸夷傳》:「林邑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金 夜則出飛,狀如螢火。」

《三禮義宗》「聖人因躔次之常,定時度之變,以天道既 遠,不可以尺度窮,乃因兩曜運行,以一晝一夜為一 度,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周天。蓋因星 以推之,取星周度之遍。」

《地鏡圖》欲知寶所在地,以大鏡夜照見影,若光鏡中 者,物在下也。

銀之氣,夜正白,流散在地,《撥之隨手散》復合。

《玉篇》:「朝,早也。」暮,日入也。

《漏刻經》:「每日天曉日將出時,將小盂浮於大盆水面 上,至日入時,自然水滿小盂,沉於水底為度。卻取出 小盂,去其水,再浮水面上,至來日天曉,仍舊沉於水 底。昏曉二時,俱以水滿為度,定其晝夜。其日停水之 時,切須濾出極淨,毋使塵滓隘其水穴,庶幾無緩迫 之失。」

《水經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 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吳錄·地里志》曰:「䱜魚子,朝索食,暮入母腹。」《南越志》曰: 「暮從臍入,旦由口出。腹裏兩洞,腸貯水以養子。 河東鹽池,東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渟,渾而 不流。水出石鹽,自然印成,朝取夕復,終無減損。」 釋氏《西域記》:「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 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 《齊民要術》,養馬「飲有三時。何謂三時?一曰朝飲少之, 二曰晝飲則胸壓水,三曰暮飲極之。」諺曰:「旦起騎 穀,日中騎水。」斯言旦飲須節水也。每飲食,令行驟則 消水,小驟數百步亦佳。十日一放,令其陸梁舒展,令 馬硬實也。

《諺》曰:「觸露不搯葵,日中不剪韭。」

作粟米爐酒法:「受兩石以下甕子,以石子二三升蔽 甕底,夜炊粟米飯,即攤之令冷。夜得露氣,雞鳴乃和 之。大率米一石,殺麴米一斗,春酒糟末一斗,粟米飯 五斗,麴殺若多少,計須減飯。和法痛挼,令相雜填,滿 甕為限,以紙蓋口,摶押上,勿泥之,恐太傷熱。五六日 後,以手內甕中,看令無熱氣,便熟矣。酒停亦得二十」 許日。以冷水澆筒飲之。出者歇而不美。 河東頤白酒法:六月、七月作用,笨麴陳者彌佳。划治 細剉,麴一斗,熟水三斗,黍米七斗,麴殺多少,各隨門 法。常於甕中釀。無好甕者,用先釀酒大甕,淨洗曝乾, 側甕著地作之。旦起煮甘水,至日午,令湯色白乃止。 量取三斗著盆中,日西淘米四斗,使淨即浸。夜月炊 作再餾飯,令四更中熟,下黍飯,席上薄攤,令極冷,於 黍飯初熟時浸麴,向曉昧旦,日未出時下釀,以手搦 破塊,仰置勿蓋,日西更淘三斗米浸炊,還令四更中 稍熟,攤極冷,日未出前酘之,亦搦破塊,明日便熟,押 出之,酒氣香美,乃勝桑落時作者。

治瓜籠法,「旦起露未解,以杖舉瓜蔓,散灰於根下,後 一兩日,復以土培其根,則迥無蟲矣。」

蒸乾蕪菁根法:「作湯淨洗蕪菁根,漉著一斛甕子中, 以葦荻塞甕裏以蔽口,著釜上,繫甑帶。以乾牛糞然 火,竟夜蒸之,粗細約熟,謹謹著牙,真類鹿尾。蒸而賣 者,則收米十石也。」

種胡荽挼「生子令中破籠盛,一日再度,以水沃之,令 生芽,然後種之,再宿即生矣。」「晝用箔蓋,夜則去之。」 晝不蓋,熱不生。夜不去,蟲耬之。

種蘭香,治畦下水,一同葵法。及水散子訖,水盡簁熟 糞,僅得蓋子便止。盡日薄蓋,夜即去之,生即去箔,常 令足水,晝日不用見日,夜須受露氣。

《食經》藏木瓜法:「先切去皮,煮令熟,著水中。車輪切百 瓜,用三升,鹽、蜜一斗漬之,晝曝夜內汁中,取令乾。以 餘汁蜜藏之,亦同濃秔汁也。 曝膠餅:先於庭中豎槌,施三重箔,摘令免狗鼠。於最 下箔上,布置膠餅其上,兩重為作陰涼,并扞霜露。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