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淮南畢萬術》:夜燒雄黃,水蟲成對來:「水蟲聞燒雄黃,

晁氣皆趨火。」磁石拒碁,「取雞用作針,針磨鐵擣之,以 和磁石,日塗碁頭,曝乾之,置局上,即相拒不休。」 《說苑》:「福生於微,禍生於忽。日夜恐懼,唯恐不卒。」 《星經》:「貫索九星,在七公前為賊人牢,以五子日夜候 之,一星亡,有喜事;二星亡,有爵事;三星亡,有赦。」 《後漢書律曆志》:「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過周。星從 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日之所行與運周。」

《洞冥記》:有遠飛雞,夕則還依人,曉則絕飛四海,朝往 夕還。常銜桂枝之實歸於南山,或落地而生,高七八 尺,眾仙奇愛之,剉以釀酒,名曰「桂醪。」嘗一滴,舉體如 金色。

《有司》夜雞,隨鼓節而鳴,從夜至曉,一更為一聲,五更 為五聲,亦曰「五時雞。」

桓譚《新論》:「漢長水校尉平陵關子陽以為日之去人, 上方遠而四傍近。何以知之?星宿昏時出東方,其間 甚疏,相離丈餘。及夜半在上方,視之甚數,相離一二 尺。以準度望之,逾益明白,故知天上之遠於傍也。」 《白虎通禮樂》篇:「王平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陽 之始也,晝食,太陽之始也,餔食,少陰之始也,暮食,太 陰」之始也。

《巡狩》篇:「二月八月晝夜分。」

《日月篇》:日月所以懸晝夜者何?助天行化,照明下地。 故《易》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日月所以必有晝夜何?備陰陽也。日照晝,月照夜,日 所以有長短何?陰陽更相用事也。故夏節晝長,冬節 夜長;夏日宿在東井,出寅入戌;冬日宿在牽牛,出辰 入申。

《四時篇》:「日言夜,月言晦,月言朔,日言朝何?朔之言蘇 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日;晝見夜藏,有朝夕,故言朝也。」 《論衡偶會》篇:「人以夜臥晝起,夜月光盡,不可以作,人 力亦倦,欲壹休息。晝日光明,人臥亦覺,力亦復足。非 天以日作之,以夜息之也,作與日相應,息與夜相得 也。」

《說日》篇:「日中時日小,其出入時大」者,日中光明,故小; 其出入時光暗故大。猶晝日察火光小,夜察之火光 大也。既以火為效,又以星為驗。晝日星不見者,光耀 滅之也;夜無光耀,星乃見。夫日月,星之類也。平旦日 入,光銷,故視大也。

「天日行一周,日行一度二千里。日晝行千里,夜行千 里,麒麟晝日亦行千里。」然則日行舒疾,與麒麟之步 相似類也。

張衡《靈憲》「攝提熒惑,地候見晨,附於日也。太白辰星, 見昏,附於月也。」

《說文》:美陽亭即豳也。民俗以夜市。

晝日之出入與夜為界。

《農家諺》「河射角堪夜作,犁星沒水生骨。」

乾星照濕土,明日依舊雨。

《獨斷》「鼓以動眾,鐘以止眾。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 鐘鳴則息」也。

《參同契》:「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 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辰為期度,動靜 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 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明昏順寒暑。」

《中論》:「晝也與之遊,夜也與之息。」此盤銘之謂日新。 《晉書·天文志》:「日入則星月出焉。」明知天以日月分主 晝夜,相代而照也。

《博物志》:「西域石流黃,出足彌山,去高昌八百里,有石 流黃數十丈,從廣五六十畝。取流黃,晝視孔中上狀 如煙而高數尺,夜視皆如燈,光明高尺餘。時氣不和, 皆往保此山。」

《帝王世紀》:「帝堯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其明如晝,其晦 如陰。」

《抱朴子博喻》篇:「晝見天地,未足稱明;夜察分毫,乃為 絕倫。」

皇甫謐《年曆》:「日者,眾陽之宗,以晝明,名曰曜靈。月者, 眾陰之宗,以宵曜,名曰夜光。」

《古今注》:「南方有鳥名鷓鴣,向南飛,畏霜露,早興暮出 稀有。時夜棲,則以樹葉覆其背。燕人亦不知有此鳥 也。」

《拾遺記》:「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 其色若火,晝則通曨不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灌 蕩,具光不滅,是謂陰火。」

《皆明》國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燭,是苣蕂也,食之 延壽,後天而老。

《宵明草》,夜視如列燭,晝則無光,自消滅也。

合歡草狀如蓍,一株百莖。晝則眾條扶疏,夜則合為 一莖,萬不遺一,謂之「神草。」

《須彌山》第六層,有五色玉樹,蔭翳五百里,夜至水上, 其光如燭。

員嶠山有草如芸蓬,色如白雪,一枝二丈,夜視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