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敢怠倦也。」

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紝,多治麻絲葛緒,捆布縿,不 敢怠倦也。

《孫武子軍爭篇》:「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 之耳目也。」

「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 歸,此治氣者也。

《吳子應變》篇:「凡戰之法,晝以旌旗旛麾為節,夜以金 鼓笳笛為節。」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山之俗,以晝為夜,以夜繼日,男 女切倚,固無休息。」

《博志》篇:「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慮于天下,以為無 若先王之術者,故日夜學之。有便于學者,無不為也; 有不便于學者,無肯為也。蓋聞孔丘、墨翟,晝日諷誦 習業,夜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用志如此其精也, 何事而不達?何為而不成?」

《孔叢子居衛篇》:孟軻問子思曰:「堯舜文武之道可力 而致乎?」子思曰:「彼人也,我,人也。稱其言,履其行,夜思 之,晝行之,滋滋焉,汲汲焉,如農之赴時,商之趨利,惡 有不至者乎?」

《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杓 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 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 魁海岱以東北也。

「太白以攝提格之歲,與營室晨出東方,至角而入,與 營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與角;晨出入畢,與角;夕出 入畢與畢;晨出入箕與畢;夕出入箕與箕;晨出入柳 與箕;夕出入柳與柳;晨出入營室與柳;夕出入營室。」 凡出入東西各五,為百歲。二百二十日,復與營室晨 出東方。其大率歲一周天。

《封禪書》「成山」,注,韋昭曰:「成山在東萊不夜。不夜,古縣 名也。」索隱曰:案解道彪《齊記》云:「不夜城,古有日夜出 見於東境,故萊子立城,以不夜為名也。」

《龜策傳》:「伏靈在兔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天 清靜無風,以夜捎兔絲去之,即以簼燭此地,燭之火 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 尺至七尺得矣,過七尺不可得。」簼籠也。夜簼火也。 《漢書中山靖王傳》:白日曬光,幽隱皆照。明月曜夜,蚊 蝱宵見。 《枚乘傳》:遊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吳》以「海水 朝夕為池」也。

《易林》:「獨宿憎夜」,嫫母畏晝。

《淮南子俶真訓》:「鍾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 澤不變,則至德天地之精也。」

《天文訓》:「晝者,陽之分;夜者,陰之分。是以陽氣勝,則日 修而夜短;陰氣勝,則日短而夜修。」

《地形訓》:「晝生者類父,夜生者似母。」

「主術訓鴟,夜撮蚤蚊,察分秋毫,晝日顛越,不能見丘 山」,形性詭也。鴟,鴟鵂也,謂之老菟,夜鳴人屋上也, 夜則目明,合聚人爪以著其巢中,晝則無所見。 《繆稱》訓「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而弗能兼也。 《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

《泰族訓》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日以暴之, 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陰陽化,列 星朗,正共道而物自然。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篇:「乍視乍瞑者,副晝夜也。」 《同類相動》篇:「水得夜益長數分。」

《儀禮士昏禮》注:「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必 以昏者,陽往而陰來。」

日入三商為昏。日入三商者,商謂商量,是漏刻之 名。故《三光靈曜》亦日入三刻為昏,不盡為明。案馬氏 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云二刻半,前後共五刻。今云三 商者,據整數而言,其實二刻半也。

《神異經》:「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 蓋稟至陽之為質也。海中激浪投其上,噏然而盡,計 其晝夜,噏攝無極,若熬鼎受其洒汁耳。 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然,得暴風 不猛,猛雨不滅。」

北方荒中有石湖,湖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如鯉而 目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烏梅 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止邪病。

「西南大荒有馬,其大二丈,髯至膝,尾委地,蹄如丹踠, 可握,日行千里,至日中而汗」血乘者當以絮纏頭,以 辟風病。

《十洲記》:「炎洲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 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 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毛為布,時人號 為火浣布。」

《新序》:「宋玉曰:鯨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 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