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中,郎君彈悉在。」乃舉手搦腦後,五丸墜焉。有頃,布 筵具蒸犢,犢上劄刀子十餘,以齏餅環之。揖韋生就 座,復曰:「貧道有義弟數人,欲令謁見。」言已,朱衣巨帶 者五六輩列於階。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 成齏粉矣。」食畢,僧曰:「貧道久為此業,今向遲暮,欲改 前非。不幸有一子,技過老僧,欲請郎君為老僧斷之。」 乃呼飛飛出參郎君。飛飛年纔十六七,碧衣長袖,皮 肉如腊。僧曰:「向後堂侍郎君。」僧乃授韋一劎及五丸, 且曰:「乞郎君盡藝殺之,無為老僧累也。」引韋入一堂 中,乃反鎖之,堂中四隅,明燈而已。飛飛當堂執一短 鞭。韋引彈,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覺躍在梁上,循壁虛 躡,捷若猱玃,彈丸盡,不復中。韋乃運劎逐之,飛飛倏 忽逗閃,去韋身不尺。韋斷其鞭數節,竟不能傷。僧久 乃開門問:「韋與老僧除得害乎?」韋具言之。僧悵然顧 飛飛曰:「郎君證成汝為賊也,知無復如何。」僧終夕與 韋論劎及弧矢之事。天將曉,僧送韋路口,贈絹百疋, 垂泣而別。

《原化記》:唐建中末,書生何諷嘗買得黃紙古書一卷 讀之,卷中得髮捲規四寸,如環無端,諷因絕之斷處 兩頭滴水升餘,燒之作髮氣。諷嘗言於道者,道者曰: 「吁,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據《仙經》曰:蠹魚三 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夜以規映當天中 星,星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 上昇。因取古書閱之。數處蠹漏。尋義讀之。皆神仙字。 諷方嘆服。

博陵崔慎思,唐貞元中應進士舉,至京師。京中無第 宅,常賃人隙院居止,而主人別在一院。都無丈夫,有 少婦年三十餘,窺之,亦有容色,唯有二女奴焉。慎思 遂遣通意,求納為妻。婦人曰:「我非仕人,與君不敵,不 可為他時恨也。」求以為妾,許之而不肯言其姓,慎思 遂納之。二年餘,崔所取給,婦人無倦色。後產一子,數 月矣。時夜崔寢,及閉戶垂帷而已。半夜,忽失其婦,崔 驚之,意其有姦,頗發忿怒,遂起堂前,徬徨而行。時月 朧明,忽見其婦自屋而下,以白練纏身,其右手持匕 首,左手攜一人頭,言「其父昔枉為郡守所殺,入城求 報,已數年矣,未得,今既剋矣,不可久留,請從此辭。」遂 更結束其身,以灰囊盛人首攜之。謂崔曰:「某幸得為 君妾,二年而已。有一子,宅及二婢皆自致,並以奉贈, 養育孩子。」言訖而別,遂踰牆越舍而去。慎思驚嘆未 已,少頃卻至,曰:「適去忘哺孩子,少乳。」遂入室,良久而 出,曰:「餧見已畢,便永去矣。」慎思久之,怪不聞嬰兒啼, 視之,已為其所殺矣。殺其子者,以絕其念也。古之俠 者,莫能過焉。

《林下清錄》:唐李約司徒汧公子得古鐵一片,擊之清 越,養一猿,名「山公。」月夜嘗泛江登金山,擊鐵鼓琴,猿 必嘯和,傾壺達旦,不俟外賓。

《雍錄》:故事:「建福門、望仙門昏而閉,五更五點而啟。至 德中,有吐蕃金吾仗亡命,因敕晚開。宰相待漏太僕 寺車坊。元和元年,初置百官待漏院,各據班品為次, 在建福門外,候禁門啟入朝。」

韓愈《南海神廟碑》:常以立夏氣至,命廣州刺史行事 祠下。當祀時海多大風,故常以疾為解,而委事於其 副。元和十二年,詔用魯國孔公為廣州刺史。至州之 明年,吏以時告,公乃誓群有司曰:「吾將宿廟下,以供 晨事。」明日,吏以風雨白,不聽。公遂升舟。省牲之夕,載 暘載陰。將事之夜,天地開除,月星明穊。五鼓既作,牽 牛正中,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

《傳奇》:隱娘者,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元和間,魏帥與 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協,使隱娘賊其首。隱娘辭帥 之許,劉能神筭,已知其來,召衙將令來日早至城北, 候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衛,至門揖之云:「吾欲相 見,故遠相迎也。」隱娘夫妻曰:「願見劉公。」劉勞之,願請 留此,勿相疑也。隱娘謝曰:「僕射左右無人,願舍彼而 就此,服公神明也。」後月餘,向劉曰:「彼未知住,必使人 繼至。今宵請剪髮,繫之以紅綃,送於魏帥枕前,以表 不迴。」劉聽之,至四更卻返,曰:「送其信了,後夜必使精 精兒來殺某及賊僕射之首。此時亦萬計殺之,乞不 憂耳。」劉豁達大度,亦無畏色。是夜明燭,半宵之後,果 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飄然如相擊於床四隅。良久, 見一人自空而踣,身首異處。隱娘亦出曰:「精精兒已 斃。」拽出於堂之下,以藥化為水,毛髮不存矣。隱娘曰: 「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空空兒之神術,隱娘不 能造其境,此即繫僕射之福耳。但以于闐玉周其頸, 擁以衾,隱娘當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其餘 無逃避處。」劉如言至三更,瞑目未熟,果聞項上鏗然, 聲甚厲。隱娘自劉口中躍出,賀曰:「僕射無患矣。此人 如俊鶻,一搏不中,即翩然遠逝。恥其不中,纔未逾一 更,已千里矣。」後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自 此劉轉厚禮之。

《甘澤謠》唐潞州節度使薛嵩家,青衣紅線者,通經史, 掌牋表,號曰「內記室。」是時,至德之後,兩河未寧,以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