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為鎮,命嵩固守,控壓山東。朝廷命嵩遣女嫁魏博 節度使田承嗣男,又遣嵩男娶滑臺節度使令狐彰 女,三鎮交為姻婭,使使日浹往來。而田承嗣乃募軍 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號外宅男,常令三百人夜 直州宅,卜選良日,將併潞州。嵩聞之,日夜憂悶,計無 所出。時夜漏將傳,唯紅線從焉。紅線曰:「主自一月不 遑寢食,意有所屬,豈非鄰境乎?」嵩聞其語異,遂具告 其事。紅線曰:「此易與耳。暫放某到魏城,一更首途,二 更可以復命。請先定一走馬,使具寒暄書,其他即待 某迴也。」乃入飭行具梳烏蠻髻,貫金雀釵,衣紫繡短 袍,繫青絲輕履,胸前佩龍文匕首,額上書太一神名, 再拜而行,倏忽不見。嵩乃返身閉戶,背燭危坐。常時 飲酒,不過數合,是夕舉觴,十餘不醉。忽聞曉角吟風, 一葉墜露,驚而起問,即紅線迴矣。嵩喜而慰勞曰:「事 諧否?」紅線曰:「不敢辱命,但取床頭金合為信耳。」紅線 曰:「某子夜前二刻即」達魏城,凡歷數門,遂及寢所,聞 外宅兒睡聲雷動,見中軍士卒傳叫風生,乃扺其寢 帳。田親家翁止於帳內,鼓趺酣眠,頭枕文犀,髻包黃 縠,枕前露一星劎,劎前仰開一金合,合內書生身甲 子與北斗神名,復以名香美珠散覆其上。時則蠟炬 煙微,爐香燼委,侍人四布,兵器交羅,或頭觸屏風鼾 而嚲「者;或手持巾拂,寢而伸者。某乃拔其簪珥,縻其 襦裳,如病如酲,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歸。出魏城西 門,當夜漏三時,往返七百里,冀減主憂,敢言其苦。」嵩 乃發使入魏,遺田承嗣《書》曰:「昨夜有客從魏中來,云 自元帥床頭獲一金合,不敢留駐,謹卻封納。」專使星 馳,夜半方到,見搜捕金合,一軍憂疑。使者以馬箠撾 門,非時請見。承嗣遽出,使者乃以金合授之。捧承之 時,驚怛絕倒。遂留使者,多其賜賚。明日,專遣使齎帛 三萬匹、名馬二百匹、雜珍異等,以獻於嵩,曰:「某之首 領,繫在恩私,便宜知過自新,不復更貽伊戚。專膺指 使,敢議親姻。」由是一兩箇月內,河北河南信使交至。 《指月錄》:潮州靈山大顛禪師,一日,韓文公相訪,問師: 「春秋多少?」師提起素珠曰:「會麼?」公曰:「不會。」師曰:「晝夜 一百八。」

《唐書李愬傳》:「愬夜半至懸瓠城,雪甚,城旁皆鵝鶩池, 愬令擊之,以亂軍聲。賊恃吳房朗山戍,晏然無知者。 李祐等坎墉先登,眾從之,殺門者,發關留持柝傳夜 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外宅。」

《五行志》:元和十五年正月庚辰至於丙申,晝常陰晦, 微雨雪,夜則晴霽。占曰:「晝霧夜晴。臣志得申。」

《國史補》:呂元膺為鄂岳團練,夜登城,女牆已鎖,守者 曰:「軍法夜不可開。」乃告之曰:「中丞自登。」守者又曰:「夜 中不辨是非,中丞亦不可。」元膺乃歸。及明,擢為大職。 越僧僧澈得蓮花漏于廬山,傳之江西觀察使韋丹 初,惠遠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製器,狀如蓮花, 置盆水上,底孔漏水,半之則沉,每晝夜十二沉,為行 「道之節,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無所差也。

《唐書五行志》:「翰林院有鈴,夜中文書入,則引之以傳 呼。長慶中,河北用兵,夜輒自鳴,與軍中息耗相應。聲 急則軍事急,聲緩則軍事緩。」

《杜陽雜編》:寶曆元年,高昌國獻夜明犀,其狀類通天 犀,夜則光明可照百步,覆繪十重,終不能掩其耀煥。 上遂命解為腰帶。每遊獵,夜不施蠟炬,有如晝日。 《酉陽雜俎》:寶曆中,有王山人,取人本命日五更張燈 相人影,知体咎,言人影欲深,深則貴而壽。

《唐書畢諴傳》:「諴夜燃薪讀書,母恤其疲,奪火使寐,不 肯,遂誦經史,工辭章。」

摭言畢,諴及第年與一二人同行聽響卜。夜艾人稀, 久無所聞。俄遇人投骨於地,群犬爭趨。又一人曰:「後 來者必銜得。」

《唐詩紀事》:文宗嘗謂左右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 書,則何以為人君耶?」每試進士,多自出題目,及所司 進所試,披覽吟詠,終日忘倦。

《唐書柳公權傳》:文宗召充翰林書詔學士,嘗夜召對 於沈香亭子,燭窮而語未盡,宮人以蠟液濡紙繼之。 《王重榮傳》:重榮,太原祁人。父縱,太和永為河中騎將, 從石雄破回鶻,終鹽州刺史。重榮以父任為列校,與 兄重盈皆以毅武冠軍,擢河中牙將,主伺察。時兩軍 士干夜禁,捕而鞭之,士還訴於中尉,楊元實怒,執重 榮讓曰:「天子爪士,而藩校辱之。」答曰:「夜半執者,姦盜 孰知天子爪士?」具言其狀,元實歎曰:「非爾明辨,孰由 知之?」更諉於府。擢右署。

《裴度傳》:「度治第東都集賢里,午橋作別墅,具燠館涼 臺,號綠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蕭散,與白居易、劉禹 錫為文章,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

《本事詩》:唐丞相馬植罷安南都護,與時宰不通,又除 黔南,殊不得意,維舟峽中古寺,寺前長堤,堤畔林木, 夜月甚明。見人白衣緩步堤上,吟曰:截竹為筒作笛 吹,鳳凰池上鳳凰飛。勞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鈞萬 類時。」後自黔南入為大理卿,遂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