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嚴。車駕至橋,復奏一嚴。

《車服志》:「木契符左右各十九。太極殿前刻漏所亦以 左契給之,右以授承天門監門,晝夜勘合,然後鳴鼓。」 《百官志》:「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門坊角有 武候鋪,衛士彉騎分守。大城門百人,大鋪三十人,小 城門二十人,小鋪五人。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乙夜, 街使以騎卒循行囂謼,武官暗探。五更二點,鼓自內」 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宮門局,掌宮門管籥。凡夜漏盡,擊漏鼓而開。夜漏上 水一刻,擊漏鼓而閉。

司天臺五官,挈壺正二人,五官司辰八人,漏刻博士 六人,掌知漏刻。凡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以考中星昏 明。更以擊鼓為節,點以擊鐘為節。

司門郎中、員外郎掌門關出入之籍。凡奏事,遣官送 之,晝題時刻,夜題更籌。命婦、諸親朝參者,內侍監校 尉涖索。 諸衛折衝都尉府捉鋪。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問,不 應,則彈弓而嚮之,復不應,則旁射,又不應,則射之。晝 以排門人遠望,暮夜以持更人遠聽。有眾而囂,則告 主帥。」

《唐六典》:「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宮中及京 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

凡皇城宮城,闔門之鑰,先酉而出,後戌而入。開門之 鑰,後丑而出,夜盡而入。京城,闔門之鑰,後申而出,先 子而入。開門之鑰,後子而出,先卯而入。

《舊唐書馬周傳》,「先是京城諸街,每至晨暮,遣人傳呼 以警眾。周遂奏諸街置鼓,每擊以警眾,令罷傳呼,時 人便之。」

《張士貴傳》:士貴者,虢州盧氏人也。累有戰功,賜爵新 野縣公。從平東都,授虢州刺史。高祖謂之曰:「欲卿衣 錦晝遊耳。」

《唐書儒學傳序》:「太宗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館,悉引內 學士番宿更休。聽政之閒,則與討論古今,道前王所 以成敗,或日昃夜艾,未嘗少怠。」

《段志元傳》:志元與宇文士及勒兵衛章武門,太宗夜 遣使至二將軍所,士及披戶納使,志元拒曰:「軍門夜 不開。」使者示手詔,志元曰:「夜不能辨,不納。」比曙,帝嘆 曰:「真將軍,周亞夫何以加!」

《循吏傳序》:太宗嘗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 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錄姓名於屏風,臥興對之,得 才否狀,輒疏之下方,以擬廢置。」

《五行志》:「貞觀十三年三月壬寅,雲陽石燃方丈,晝則 如灰,夜則有光,投草木則焚,歷年乃止。」火失其性而 沴金也。

《天文志》:「骨利斡居瀚海之北,北距大海,晝長而夜短。 既夜,天如曛,不暝,夕胹羊髀,纔熟而曙。蓋近日出沒 之所。」

《雲仙雜記》:「河間王夜飲,妓女謳歌,一曲下一金牌,席 終,金牌盈座。」

《朝野僉載》:「唐柴紹之弟某,有材力,輕趫迅捷,踊身而 上,挺然若飛,十餘步乃止。」太宗令取趙公長孫無忌 鞍韉,仍先報無忌,令其守備。其夜見一物如鳥,飛入 宅內,割雙鐙而去,追之不及。又遣取丹陽公主鏤金 函枕,飛入內房,以手撚土公主面上舉頭,即以他枕 易之而去,至曉乃覺。

《國史異纂》:高宗承貞觀之後,天下無事,上官儀獨持 國政。嘗凌晨入朝,巡洛水隄,步月徐轡,詠詩曰:「脈脈 廣川流,驅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音韻 清亮,群公望之若神仙。

《舊唐書睿宗本紀》:「上觀樂於安福門,以濁繼晝,經日 乃止。」

《唐會要》:景雲二年六月,敕:「南衙、北門及諸門進狀及 降墨敕,皆晝題時刻,夜題更籌。」

《舊唐書王元感傳》:「元感時雖年老,猶能燭下看書,通 宵不寐。長安三年,表上其所選《尚書糾繆》十卷、《春秋 振滯》二十卷、《禮記繩愆》三十卷,並所注《孝經》《史記》槁 草,請官給紙筆,寫上祕書閣。」

《唐書李適之傳》:「適之為刑部尚書,喜賓客,飲酒至斗 餘不亂,夜宴娛,晝決事,案無留辭。」

《南部新書》:上在驪山華清宮,值元夜,欲出遊。陳元禮 奏曰:「宮外曠野,須有預備,必欲夜遊,願歸城闕。」上不 能奪。

《開元天寶遺事》:「寧王好聲色,有人獻燭百炬,似蠟而 膩,似脂而硬。每至夜筵,賓妓間坐,酒酣作狂,其燭則 昏昏然,如有所掩,罷則復明矣。」

寧王宮中,每夜於帳前羅列木雕矮牌,飾以彩繪,各 執華燈,自昏達旦,故目之為「燈婢。」

岐王宮中於竹林內懸碎玉片子,每夜聞玉片子相 觸之聲,即知有風,號為「占風鐸。」

申王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檀木雕成燭 跋童子,衣以綠衣袍,繫之束帶,使執畫燭,列立於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