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俗受業者數百人。大建四年,徵為祕書丞,不就。乃蔬 食長齋,持菩薩戒,晝夜講誦法華經。宣帝甚嘉其操 行。

《徐份傳》:份性孝悌。父陵嘗遇疾甚篤,份燒香泣涕,跪 誦《孝經》,晝夜不息,如此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親戚 皆謂份孝感所致。

《水經注》:西魏神瑞三年,建白樓,置大鼓於其上,晨昏 以千椎為城里諸門啟閉之候,謂之「戒晨鼓。」

《魏書崔浩傳》:浩進講《書傳》,太宗大悅,語至中夜,賜浩 御縹醪酒十觚,水精戎鹽一兩,曰:「朕味卿言若此,鹽 酒故與卿同其旨也。」

天師寇謙之每與浩言,聞其論治亂之跡,常自夜達 旦,竦意斂容,無有懈倦。既而嘆美之曰:「斯言也惠,皆 可底行,亦當今之皋繇也。」

《北史張深傳》:明元時,有容城令徐路,善占候,坐繫冀 州獄。別駕崔隆宗就禁慰問之,路曰:「昨夜驛馬星流, 計赦須臾應至。」隆宗先信之,遂遣人出城候焉,俄而 赦至。

《王早傳》:「早與客清晨立於門內,遇有卒風振樹,早語 客曰:『依法,當有千里外急使。日中時有兩匹馬,一白 一赤,從西南來,至即取我,不聽與妻子別』。」語訖便入, 召家人鄰里辭別,仍沐浴帶書囊,日中出門候使如 期,果有馬一白一赤,從州而至,即捉早上馬,遂詣行 宮。時太武圍涼州未拔,故許彥薦之。早,彥師也。 《崔光傳》:「光年十七,隨父徙代,家貧好學,晝耕夜誦,傭 書以養父母。」

《魏書任城王澄傳》:「高祖延四廟之子申宗宴於皇信 堂,不以爵秩為列,悉序昭穆為次,用家人之禮。行禮 已畢,令宗室各言其志,可率賦詩。特令澄為七言連 韻,與高祖往復賭賽,遂至極歡,際夜乃罷。」

《劉芳傳》:「芳雖處窮窘之中,而業尚貞固,聰敏過人,篤 志墳典,晝則傭書以自資給,夜則讀誦終夕不寢,至 有易衣併日之弊,而淡然自守。」

《房法壽傳》:法壽族子景先,字光冑。幼孤貧,無資從師, 其母自授《毛詩》《曲禮》。年十二,請其母曰:「豈可使兄傭 賃以供景先也?請自求衣,然後就學。」母哀其小,不許, 苦請從之。遂得一羊裘,忻然自足,晝則樵蘇,夜誦經 史,自是精勤,遂大通瞻。

《祖瑩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 耽書,以夜繼晝,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 灰中藏火,驅逐童僕,父母寢睡後,燃燈讀書,以衣被 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 外親屬呼為「聖小兒。」

《北史呂思禮傳》:「思禮好學有才,雖務兼軍國,而手不 釋卷,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燭,燭燼夜有數 升。」

《通典》:「後魏御史甚重,必以對策高第者補之。侍御史 與殿中侍御史,晝則外臺受事,夜則番直內臺。」 《北史崔暹傳》:「暹自出身從宦,常日晏乃歸,侵曉則與 兄弟跪問母之起居,暮則嘗食視寢,然後至外齋,對 親賓論事,或與沙門辯元理,夜久乃還寢。」

《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二年「十二月戊午,聽訟於正武 殿,自旦及夜,繼之以燭。」

《隋書五行志》:「周宣帝與宮人夜中連臂蹋蹄而歌曰: 『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

《嶺表錄異》:「麥鐵杖,韶州翁源人也。有勇力,日行五百 里。初仕陳朝,常執繖隨駕,夜後多潛往丹陽郡行盜, 及明卻趁仗下執役,往迴三百餘里,人無覺者。後丹 陽頻奏盜賊蹤由,後主疑之,而惜其材力,舍而不問。 陳亡入隋,委質於楊素。素將平江南諸郡,使鐵杖夜 泅水過揚子江,為巡邏者所捕,差人防守,送於姑蘇。」 到庱亭,遇夜,伺守者寐熟,竊其兵刃,盡殺守者走迴, 乃口銜二首級,攜劍復浮渡大江,深為楊素獎用。後 官至本郡太守。今南海多麥氏,皆其後也。

《隋書天文志》:「開皇十四年,鄜州司馬袁充上晷影刻 漏。充以短影平儀,均布十二辰立表,隨日影所指辰 刻,以驗漏水之節。十二辰刻,互有多少,時正前後,刻 亦不同。其二至二分,用箭辰刻之法。今列之云:冬至 日出辰正,入申正,晝四十刻,夜六十刻,子、丑、亥各二 刻,寅、戌各六刻,卯、酉各十三刻,辰、申各十四刻,巳、未 各十刻,午八刻,右十四日改箭。」「《春秋》二分,日出卯正, 入酉正,晝五十刻,夜五十刻,子四刻,丑亥七刻,寅戌 九刻,卯酉十四刻,辰申九刻,巳未七刻,午四刻,右五 日改箭。」「《夏至》日出寅正,入戌正,晝六十刻,夜四十刻, 子八刻,丑亥十刻,寅戌十四刻,卯酉十三刻,辰申六 刻,巳未二刻,午二刻,右一十九日加」減一刻,改箭。 《唐書五行志》:武德元年秋,李密、王世充隔洛水相拒。 密營中鼠,一夕渡水盡去。占曰:「鼠無故皆夜去,邑有 兵。」

《儀衛志》:伶工謂夜警為「嚴。」凡大駕嚴,夜警十二曲,中 警三曲,五更嚴三遍。天子謁郊廟,夜五鼓過半,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