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比狼星,黑比奎大星。

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心為明堂,熒惑廟也。南斗為 文太室,填星廟也。亢為疏廟,太白廟也。七星為員官, 辰星廟也。五星行至其廟,謹候其命。

《隋書》

《天文志》

「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 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 之秋,行北陸謂之「冬行」,以成陰陽寒暑之節。

月者,陰之精也,其形圓,其質清,日光照之則見其明, 日光所不照,則謂之魄。故月朢之日,日月相朢,人居 其間,盡睹其明,故形圓也。二弦之日,日照其側,人觀 其傍,故半明半魄也。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裏, 故不見也。其行有遲疾,其極遲則日行十二度強,極 疾則日行十四度半。強遲則漸疾,疾極漸遲,二十七 日半強,而遲疾一終矣。又月行之道,斜帶黃道,十三 日有奇,在黃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黃道裏。表裏極 遠者,去黃道六度。二十七日有奇,陰陽一終。《張衡》云: 「對日之衝,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闇虛。闇虛逢月 則月食,值星則星亡。」今曆家月朢行黃道,則值闇虛 矣。值闇虛有表裏深淺,故食有南北多少。

五星為五德之主。其行或入黃道裏,或出黃道表,猶 月行之有陰陽也。然出入無常,不可以算數求也。其 東行曰順,西行曰逆,順則疾,逆則遲,通而率之,終為 東行矣。不東不西曰「『留」,與日相近而不見曰「伏』,伏與 日同度曰合。」木、火、土三星行遲,夜半經天,其初皆與 日合度,而後順行漸遲,追日不及,晨見東方。行去日 稍遠,朝時近中則留。留經旦過中則逆行,逆行至夕 時近中則又留。留而又順,先遲漸速,以至於夕伏西 方,乃更與日合。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經天,自始與日 合之後,行速而先日,夕見西方。去日前稍遠,夕時欲 近南方則漸遲。遲極則留,留而近日,則逆行而合日, 在於日後,晨見東方。逆極則留,留而「後遲。」遲極去日 稍遠,旦時欲近南方則速行以追日,晨伏於東方,復 與日合,此五星合見,遲速、逆順、留行之大經也。昏旦 者,陰陽之大分也。南方者,太陽之位而天地之經也。 七曜行至陽位,當天之經,則虧昃留逆而不居焉,此 天之常道也。「三星經天,二星不經天」,參天兩地之道 也。

「古曆五星並順行,秦曆始有金、火之逆,又甘、石並時, 自有差異。」漢初測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其後相承, 罕能察。至後魏末,清河張子信,學藝博通,尤精曆數, 因避葛榮亂,隱於海島中,積三十許年,專以渾儀測 候日月五星差變之數,以算步之,始悟日月交道有 表裏遲速,五星見伏有感召向背。言日行在春分後 「則遲,秋分後則速。」合朔,月在日道裏則日食,若在日 道外,雖交不虧;月朢值交則虧,不問表裏。又月行遇 木、火、土、金四星,向之則速,背之則遲。五星行四方列 宿,各有所好惡。所居遇其好者,則留多行遲,見早;遇 其惡者,則留少行速,見遲。與常數並差,少者差至五 度,多者差至三十許度。其辰星之行,「見伏尤異,晨應 見在雨水後、立夏前,夕應見在處暑後,霜降前者,並 不見。《啟蟄》、立夏、立秋、霜降四氣之內,晨夕去日前後 三十六度內,十八度外有木、火、土、金一星者見,無者 不見。」後張冑元、劉孝孫、劉焯等依此差度為定入交 食分,及五星定見定行,與天密會,皆古人所未得也。

《唐書》

《天文志》

降婁、元枵以負東海,其神主於岱宗,歲星位焉。星紀、 鶉尾以負南海,其神主於衡山,熒惑位焉。鶉首、實沈 以負西海,其神主於華山,太白位焉。大梁、析木以負 北海,其神主於恆山,辰星位焉。鶉火、大火、壽星、豕韋 為中州,其神主於嵩丘,鎮星位焉。

《宋史》

《天文志》

日為太陽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 月為太陰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

凡月之行歷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與日相會,是謂「合朔。」 當朔日之交,月行黃道,而日為月所揜,則日食。若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黃道,則雖會而不食。月之行在朢,與日對衝,月入於闇虛之內,則月為之食。所謂「闇虛。」 葢日火外明,其對必有闇氣,大小與日體同。此日月交會薄食之大略也。

歲星為東方,為春,為木,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主 福,主大司農,主五穀,主泰山徐青兗,及角、亢、氐、房、心、 尾、箕。

熒惑為南方,為夏,為火,於人五常,禮也,五事貌也。《晉 灼》曰:「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出 入無常,二歲一周天。」《星經》曰:「主霍山揚荊、交州。又輿 鬼、柳七星,又主大鴻臚。」又曰:「主司空,為司馬,主楚吳 越以南,司天下群臣之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