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填星為中央,為季夏,為土。於人五常,信也,五事思也。 常以甲辰元始之歲,填行一宿,二十八歲而一周天。 《星經》曰:「主嵩山豫州,又主東井。」

太白為西方,為秋,為金,於人五常義也,五事言也。常 以正月甲寅與火晨出東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 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後 出東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也,一年一周天。《星經》曰: 「主華陰山梁雍益州」,又主奎、婁、胃、昴、畢、觜、參。又曰:「主 大臣。」

辰星為北方,為冬,為水。於人五常,智也,五事,聽也。常 以二月春分見奎婁,五月夏至見東井,八月秋分見 角亢,十一月冬至見牽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 而入。晨候之東方,夕候之西方也。一年一周天。《星經》 曰:「主常山、冀并、幽州,又主斗牛、女、虛、危、室、壁。」又曰:「主 燕趙,代主廷尉」,以比宰相之象。

凡五星:歲星色青,比參左肩;熒惑色赤,比心大星;鎮 星色黃,比參右肩;太白色白,比狼星;辰星色黑,比奎 大星。

凡五星與列宿相去方寸為犯,居之不去為守。兩體 俱動而直曰「觸」,離復合,合復離曰「𩰚」,當東反西曰「退」, 芒角相及同舍曰合。

凡五星之行,古法周天之數。如歲星,謂十二年一周 天,乃約數耳。晉灼謂「太歲在四仲,則行三宿,在四孟 四季,則行二宿。故十二年而行周二十八宿。」其說亦 非。夫二十八宿,度有廣狹,而歲星之行,自有盈縮,豈 得以十二年一周無差忒乎?唐一行始言歲星自商、 周迄春秋季年,率百二十餘年而超一次,因以為常。 「以《春秋》亂世則其行速,時平則其行遲」,其說尤迂。既 乃為後率、前率之術以求之,則其說自悖矣。今《紹興 曆》法,歲星五年行一百四十五分,是每年行一次之 外有餘一分,積一百四十四年剩一次矣。然則先儒 之說,安可信乎?餘四星之行,固無逆順,中間亦豈無 差忒?一行不復詳言,蓋亦知之矣。

《鄭樵通志》

《七曜》

太白者,白帝之子,一名火政,一名官星,一名明堂,一 名太皞,一名終星,一名天相,一名天浩,一名序星,一 名梁星,一名威星,一名大囂,一名大爽。餘俱與晉隋志同不復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