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697.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作治鑑繼春秋。為萬世正名分。著譔皆准經範。俗學。行為先師。俱在祀典。古之尊賢者。有旌里祀冡。公孫子在主拓。圖書安於是。公精靈著存亦

在是。何必涑水可無表顯縱不為濂溪精舍。亦當專賢人之俎豆。元公孫使之有田以祭温公孫忍不能活其身。江人士不早以告我豈獨有位者

罪哉。遂輟俸為之倡郡侯趙瓛和之。其世家與士知義者。咸相以貲。命郡掾史市材傭工。即學東偏隙地。興建祠堂。像公而奉之。别為舍其左居公孫

俾主祠事。視昔與餟廡下褻而不嚴者異於是衆咸曰冝。公學本孔氏達道達德九經之誠。其要在謹獨不自欺。循以推之君親。長幼。朋友。夫婦。積

而充之家國天下。殊隣絶域。狠暴姦宄。邇欽逺慕。暫毁終服。以至没世不忘。自契皋伊傳周召之功不見。而人以儒為迂。孔顔曾孟之學不傳。人以

儒為庸漢仲舒。德勝其才唐退之。文過其質宋周程朱張。有其學而無其位。兼得之者惟公奈何王安石之僞行。终始禍其國公之誠心直道不究

厥效。非三代之道不如秦漢。無亦時多儒不善擇耳。况汴而浙乎。公自處迂庸。卒非詭智速利者所及。至再閲興壞而愈明。人愈敬之。嗚呼。真儒之

道如此哉。與二程子出處語默多同朱文公因其書。爰有剛目。述作之㫖亦同。如日星行世。然南方學者。不思實踐。剽經訓為虛文。政宣之奬尤甚。

伏節死義者雖不乏。而敗類無廉恥者皆是。則揭章公之學。行以磨礪薄俗。實今日急務。中原學者。同公之鄉。而熟其為人。亦當致知力行之並進。

為文質彬彬之君子。斯侯之志歟。侯直聲還聞。咸願民其下。祠成。將移雄部。朂郡寮善視鎮。使有恒食。無怠世守。江人以友潜嘗共學焉。而知其故。

屬筆以書。不敢辭也。是年秋。廬山王友潜記并書。翰林直學士承直郎吕師順篆額。至正己丑冬月上丁。郡幕官經歷張汝翼。知事齊光祖。照磨陳

應昌。恭祀先聖。復詣謁大師温國公祠。時裔孫司馬潤。出示公圖像官誥。神采具存。又繼以石碑遺墨視之。乃前憲副張君建祠設像之初紀也。而

石則毁于大德丁酉嵗。詎今五十年。幸司馬氏世守弗墜。於是知事齊君玄齋。賛協同寅。重樹其石盖有以見玄齊公之克敬先賢。而善繼張憲副之

志云。文仍舊貫。事刻新題。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至正九年十月之望。前鄉貢進士江州路儒學正戴懋和謹識。景星書院大成殿記昔宋

氏以五緯集奎。開文明之運。盖嘗狹陋漢唐。規復三代。自國都郡邑儒宫庠序之制。既飭既嚴。咸有儀則。豐物備禮。罔不殫盡。至凡先聖鉅公里居

宦歷。栖寓謫遷之次。並建置書院。以致稽古尚賢。作興士類之意。嗚呼盛哉。潯陽為郡。歷載兹乆。有唐宗臣曰諫議渤者。嘗刺是州。方是時。昌黎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