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別集/卷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 記言別集
卷之十一
作者:許穆
1772年
卷十二

[编辑]

鄭君兄弟字說[编辑]

鄭東益兄弟。請字。吾應之曰。諾。吾幸而與子之先君。深相知。子之先君。爲子之兄弟。築書室。使我爲之文以勉之。我諾而未就。嗟乎。子之先君。已下世。今子之兄弟能不墜先人之訓。良賢也。子之兄弟長曰東益。次曰東稷。次曰東卨。次曰東奭。次曰東龍。子之先君命名。皆慕古人之賢。吾竊其意。字之益曰伯虞。稷曰文翁。卨曰玄叟。龍曰言叔。益之烈。稷之文。卨之德。龍之賢。皆可法於百代。勉之。此子之先君嘗敎諭我。使之勉子之志也。嗟乎。奭也。前年不幸殀死。獨不及於此。徒使我潸然出涕。

李君字說[编辑]

李君鼎慶。請字。穆曰亨仲。可乎。李君曰。請問其義何居。曰僕嘗讀易而得之。鼎之彖曰。鼎。元亨。鼎。重器也。聖人亨飪。以享上帝。大亨以養聖賢。鼎。上离下巽。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鼎之義大矣。然有戒焉。其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卽吉。言雖有才業。趨向或不愼。亦陷於非義。其道不克元亨。故聖人故戒之。請以此勉之可乎。李君曰。諾。敬受命。遂書之。以爲李君字說。

權君聖中字說[编辑]

少年生權聖中。心悅古人之學。請字於老人。老人曰。中者。天下之正道。中無定體。隨時隨處而存焉。此孟子所謂孔子之時者也。德莫善於中。中莫善於時。故字之曰子時。勉之勉之。甲寅八月望後三日。台嶺八十老人。書。

地陷說[编辑]

戊寅春。丹陽長林驛地陷。始其聲殷殷若雷鳴。聲在地中。俄而大陷。窺之若大窖。水湧其中。以索量其深。從地上及水面五丈。其水中無底。眎其地。土石相間。爲白黃色。蓋土之積也。浮疏不密。遇死氣則陷。然有妖火乘旺。則火生土而妖固發災。土反不得其平。而生物不得其養。於是首畜殃敗。又旱乾地陷地震。易坤。爲地爲母爲柄。柄者。生物之權也。凡地之災應之。蓋東方之人。傳吸火之術。其氣內耗。其俗驚訛。其病鬱爆。多殀札。其術出於南方之夷。

得石刀說[编辑]

歸化有一田父。被雨過田畔。見田中光怪如電。就視之。得石刀。其長古尺二尺有咫。其半爲彘兩出刃削。其半若竹節。上節下節四出角。可以握固。古肅愼東北出石砮。其利入鐵。國人取之。先祭鬼神。周武王時。肅愼氏貢石砮。魏景元末。晉元成間石晉時。皆貢石砮楛矢。肅愼挹婁氏之別名。其國在不咸山北。今北邊野人界之地。至今漣朔間。往往耕田得石砮。近挹婁南境。此皆肅愼石砮之遺也。

[编辑]

傴僂庵銘幷序[编辑]

皤叟居鹿峯下。爲屋卑陋。又頹圮。柱壞而楣倚墻。戶牖下。使人伏而入。不能立。常坐臥。立則俯躬。叟猶安樂之。鄕父老爲之諺曰。屋之厞頎頎者之病也。俯僂足恭耶。曲如磬也。叟聞之。笑之曰。吾自樂此。何病之爲。遂名其屋。曰傴僂庵。傴僂者。病名。俯而不能仰。取而自戲。亦識叟拙於搆巢。而甘見笑也。因銘其壁曰。

橐駝之𰎉其背耶。禾實之垂其穎耶。屋之高不及頂。使我偃而息。傴而煕。亦潭潭者奚以爲。

石鼎銘[编辑]

石之斲。其硻其硜。鼎之刳。以飪以烹。君子則之。以守其正。以凝其壽命。

洞簫銘[编辑]

汎而廣。發揚而盪。其反洋洋。於汝戒其荒。

酒壺銘[编辑]

欲敗度。縱敗禮。麴糱戕生。戒之哉。

杖銘[编辑]

杖兮杖兮。可以遊。可以休。可以逍遙而謳。

石麓銘[编辑]

積石者成山。積善者成德。

又銘[编辑]

拳石之多。山氣之積。草木之植。

[编辑]

靈雨頌[编辑]

上之元年。自三月至五月不雨。天大旱。於是瞽巫禜遍祭群望山川。不應。上憂之。迺親禱社稷。奠瘞孔修。是日天大雨。方數千里。麥大熟。農事大遂。黎民大悅。謂之聖王雨。臣穆作頌。其頌曰。

靈雨祈祈。澤我甫田。昭昭明賜。錫我康年。

農畝驛驛。豐年穰穰。於皇濬哲。萬壽無疆。

靈雨其滂。滋我黍麥。豐年穰穰。厚我稼穡。

多黍多稌。高廩萬億。於皇濬哲。萬壽無極。

風雨以時。稌黍穰穰。貽我豐年。富樂且康。濬哲於皇。萬壽無疆。

靈雨五章。四章章四句。一章章六句。

資憲大夫議政府左參贊兼成均館祭酒臣穆。拜手稽首獻頌。

時仲夏之月下弦庚辰。

今年兩西畿內大旱。賴此雨。又後月大雨。山峽之田小豐。東界,嶺南,江海間,湖西南大收。稱頌聖德云。

梅頌甲寅新元雪夕。石戶老農。[编辑]

其樹轇而古。其花郁而潔。其氣遠而彌長。噫噫君子之表。君子之操。君子之德。闇然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