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20428.pdf/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舜之命禹也。謂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畢蟲。六者會之於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者綉之於裳。此聖人所以備夫製服之儀也。然是

服也。尊卑必有等。隆殺必有數。予雖欲觀之。而非爾臣明之。孰能得其制而有辨哉。此製服之等。汝之所當明也。舜則欲觀象以備其文。禹則能定

制以昭其别。此有虞之朝。所以制度明而民制定歟。書曰云云如此。易曰。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諸乾坤。則上衣下裳之制。盖始於黄帝。

而成於堯舜也。古聖人豈直以是為觀美哉。盖所以尊嚴等威辨别貴賤。備衆禮而昭儀物。彼有取爾也。盖天地之數成於十二。故觀象之服亦以

十二焉。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變也華蟲。雉。取其文也。則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而畫六者於上衣。而衣之取義者如此。宗彝虎

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養也。黼為斧形取其斷也。黻為兩已相背。取其辨也則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而綉六者於下

裳。而裳之取義者如此。上衣下裳。其象既定則舜之欲觀考於古人之制作者在是矣。雖然。欲觀之者。舜也。能明之者。禹也。所謂明者非徒以文采

昭著於儀表之間而已也。自上達下降殺以兩。尊而天子。次而公侯伯子男。公卿大夫士。與夫天命有德。五服五章者。各有其數。一殊其等。一毫不

可僣差。一制不容紊亂。夫然後。等威辨而尊卑不得以相逾。禮制定而貴賤不得以相亂。此所謂明也。有虞之制。雖不可得而盡考。而其義固可得

而知矣。舜之有資於禹也如此。禹其可以不任其責哉。嗟夫風氣日開。污尊不可以易瑚璉之器。禮文日著。椎輪不可以更大輅之車。使上下之間。

筓然無復禮儀之修飭。吾恐慢易廢弛。民心無復堤防之設。而天下不可得而治矣。此舜於作服之制。不得不命禹以明之也。雖然。周禮冕服九章。

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視有虞之制。又不同何也。盖聖人制禮。因時損益。故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制。無非所以昭儀文之著耳。要必有舜禹君臣

作於千載之下以明之陳復陽課義予欲聞六律五聲至汝聽 聲樂之道與政通。察音樂以恊人聲。則政治之得失可見矣。夫審音以知樂。審樂

以知政。而人言之恊於五聲者。又制樂之本也。是故。察音樂之和。以協人聲之和。播之樂章。自上而出之下。采之民風。自下而納之上。夫人聲既和。

則音樂必和。政治之得。於斯可見。苟惟不然。治失其道。聲樂獨安得而和哉。爾臣不可不聦於聽而精審之也。昔者帝舜命其臣以審音察治之道。

謂夫樂有六律。所以和聲。而五聲乃所以節八音者也。故有律而後有聲。有聲而後八音得以依據。而樂成矣。夫樂之道。乃政治之所由關。故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