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20428.pdf/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孟子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夫音果安矣。樂矣。其政豈有不和者乎。栗怨矣。怒矣。其

政豈有不乖者乎。是則察治忽之道。必以是為驗也。雖然。音樂之起。本乎人聲。故詩所以言志。歌所以永言。聲則依永律則和聲。所謂五言者。詩歌

之協於五聲者也。詩出乎志。樂本乎詩。詩者其本。而樂者其末也。大抵詩之美刺。因風俗之盛哀政治之得失。夫治功成。則頌聲溢。非過美也。人情

也治功廢。則怨刺興非過毁也亦人情也。是以古者審音樂以察治忽。尤必在於出納五言也。若夫出之云者出詩而播之樂章。是猶關睢用之鄉

人。用之邦國。與夫時而颺之者是也納之云者。來詩而納之於上。是猶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與工以納言者是也。自上達下。人君之政教無不慱。

自下達上。民俗之治亂無不間如是則人聲和而樂聲和。治功可見其著矣否則人聲不和而樂聲亦從而不和則治功可見其隳矣。是知帝舜拳

拳於命爾臣審音知政必欲其聦以聽之。所以盡其精察之意也。然則舜之樂。則盡善盡美舜之治。則垂拱無為九功叙而九叙歌。尚奚有治忽之

可察哉。然而聖人未嘗自謂吾治已足。而其究極聲樂之要。所以垂後世察治之法也。嗚呼於此可見聖人圖治無窮之盛心也歟




永樂大典卷之二萬四百二十八